正文 第20章 運用優勢,才能得勢(5)(1 / 3)

有一年,他從西部邊陲返回內地,發現在他熟知的那條街上,竟然布滿溫州人的眼鏡店、安徽人的烤鴨攤、湖南人的竹器鋪、廣東人的小家電公司,並且個個紅紅火火,而當年與他一起做生意的幾個夥伴也早已不見蹤影,要麼北上哈爾濱,要麼南下海口、深圳,更有甚者去了越南、蒙古和俄羅斯。他們有賣玉器的、有開餐館的,總之都把家門口的市場留給了外地人而自己去外地找市場去了。留下的一兩個朋友,不是幫著外地人打工掙點零錢,就是閑在家裏抱怨生意難做。

生命感悟:倦怠和疲憊,遲鈍和漠然往往都產生於熟知和了解之中。陌生則正好相反,它蘊含著新奇和刺激,蘊含著靈感和商機,這種新奇和刺激、這種靈感和機遇有時會激發人的熱情,開闊人的視野,讓人茅塞頓開,幡然醒悟。

“異地效應”引發的思索

葛藤本是產於我國江南的一種豆科藤本植物,一直不顯山不露水地生長著。一個偶然的機會,葛藤傳到了美國。誰也沒想到,這個“外來客”一踏上美國的土地,便以極快的速度蔓延開來。當時美國科學家正為水土流失一籌莫展,沒想到葛藤的到來很快使這一問題得以根治……

薇甘菊原本是生長在美洲的一種植物,盡管它的種子像蒲公英一樣隨風播種,但千百年來卻始終沒有成為“大家族”。然而,自從薇甘菊於20世紀90年代初傳入我國以後,僅10年時間,就成為我國東南沿海植物王國的霸主……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原來葛藤和薇甘菊在原生地都有許多天敵。就拿薇甘菊來說,在原生地的生態環境中就有天敵上百種。它與它們互相依賴,又相互製約,滅亡不了,也壯大不了。直到它們換了生長環境,少了天敵製約,才得以迅速蔓延。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異地效應”。

其實,不光植物,在人類社會也一直存在著“異地效應”。如戰國時期的蘇秦,他在自己國家裏所得到的隻有嘲諷,人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的缺點和弱點,而對他的優點視而不見。當蘇秦爭取機會的時候,將他的缺點放大的人們自然不會讓他如願以償;當蘇秦與人們競爭的時候,對他的弱點了如指掌的人們會竭盡全力阻止他達到目的。而當蘇秦來到趙國以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他在趙國沒有熟人,在趙國人眼裏,一開始便認為蘇秦是一個充滿智慧的說客,一個充滿治國謀略的政治家,一個身佩寶劍、勇武兼備的男子漢。因此蘇秦能以趙國為基礎,一舉而佩戴六國相印,從而把自己的事業推向頂峰。這正是俗話所說的“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中國的軟件王子求伯君發展的經曆,也是“異地效應”突出的例子。求伯君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四通公司工作。那時四通公司的生意正紅火,生產的打字機供不應求。求伯君卻在公司領導層躊躇滿誌的時候,看到了暗藏的危機。他預測不久電腦便會取代功能單一的打字機,便一次又一次建議公司投資開發“WPS文字處理係統”。可公司的權威們卻認為開發電腦文字處理係統等於是砸自己的飯碗。求伯君從來自國外的信息了解到,此時外國正在加緊對中文文字處理的研究,以期占領中國廣闊的文字處理軟件市場,因此求伯君非常著急。然而,在四通這個專家眾多、資深位高之人如雲的公司裏,求伯君可謂人微言輕,沒有人把他深謀遠慮的建議當一回事。他本想利用公司的電腦搞這項軟件的開發,卻不斷有人向總經理告他的黑狀。在這樣的環境裏,求伯君的電腦才能根本得不到發揮。

直到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求伯君認識了香港金山電腦公司的老板。兩人談起有關“WPS文字處理係統”的開發問題,沒想到英雄所見略同。金山電腦公司的老板知道他在四通的處境後,便竭力請他到自己公司工作,並答應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方便。於是求伯君辭去了四通公司的工作,來到金山電腦公司,一心一意從事“WPS文字處理係統”的研究。一年後,他的文字處理係統開發成功,很快便擠垮了四通中文打字機,占領了中國文字處理軟件的市場。更為重要的是,他開發的“WPS文字處理係統”,一舉打破了西方國家企圖壟斷中國文字處理軟件市場的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