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感悟:欲要認識一個人,請您注意他的“小節”。欲要把自己介紹給別人,小節便是最好的介紹。
忠告
老禪師帶著徒兒下山遊方化緣,歸途中遇見一個餓得快奄奄一息的年邁老嫗。
老禪師當即命徒兒留些幹糧和銀兩給老嫗,徒兒有些不情願,老禪師打句佛語,問徒兒他們身上的銀兩和口糧共有多少。徒兒說口糧僅夠三天,銀兩才化得五兩白銀。老禪師頷首微笑道:“口糧三日總有食完之時,白銀五兩也不足以修繕一座破廟,但與一無所有的人相比,我們師徒已屬幸哉。”說完,老禪師留下了三兩白銀和師徒兩人兩天的口糧,隨後轉身離去。
一路上,老禪師見徒兒悶悶不樂,便道:“生死與功德隻在一念之間,這些銀兩和食物對我們來說隻不過是暫時能維持生計罷了,可對施主卻是救命之物啊。”徒兒似懂非懂。幾年後,老禪師油盡燈枯,圓寂前他把一本經書交到徒兒手中,翕動著嘴唇卻沒能來得及說出最後一句話。那經書徒弟年幼時就已經倒背如流,故而未曾翻閱便擱在了一邊。
年輕的徒兒繼承師位後果然持廟有方,破舊的小廟不斷擴建。徒兒心想,等寺廟籌建完畢,一定謹遵老禪師的教誨去廣濟百姓,可是當寺廟頗具規模後,他卻又想,等廟宇更具規模後再濟助行善吧。時光荏苒,等徒兒年至耄耋,寺廟已是殿壁輝煌良田百頃。可是,幾十年來他卻因忙於建廟,疏於善事,最終沒有做過一件有功德的事情。臨終前,徒兒突然想起老禪師留下的那本經書,當他翻開扉頁,頓然號啕大哭。但見經書上赫然寫著老禪師當年未及點明的忠告——
助人一次,勝似誦經十年。
其實,幫助別人並非要等到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後才去為之,力所能及的援手才有著更為深刻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與不吝施舍的富足者相比,那些具有慷慨之心的窮人也往往比前者顯得更為偉大與高尚,盡管他們的援助是那麼“微不足道”。
生命感悟:行,才是衡量寬博仁愛之心的標尺。騖遠與求大,或許終其畢生都難有一次體現生命價值的機會!
保留“生命的本色”
在英國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馬戲團,馬戲團的台柱子是兩個對比鮮明的男女演員,男演員是一個奇醜無比的小醜,女演員是一名貌如天仙的馴獸員。一美一醜兩名演員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眾,使馬戲團的生意日益火爆。
由於女演員長得太美了,身後總有大批追求者,那些追求者中有英俊不凡的,有家財萬貫的(當然也有小醜,隻不過他隻敢把愛埋在心裏)……但她卻一個也看不上,誰也沒有料到她竟然愛上了奇醜無比的小醜,並和小醜商量準備舉行婚禮。如此美事從天而降,小醜幸福得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事實。離婚禮還有一個月的時候,小醜偷偷地找到了一名醫術非凡的整容師,花大價錢為自己整容,小醜想給未婚妻一個驚喜。經過精心整容後的小醜與從前相比已是判若兩人,看著鏡子裏英俊的麵容,小醜欣慰地笑了。
當小醜信心十足地來到未婚妻麵前,把一切都告訴她時,未婚妻先是無比驚奇地看著他,然後十分痛苦地對小醜說:“我們分手吧!”小醜大驚失色地問:“這是為什麼?”
未婚妻告訴他:“你那些被別人認為奇醜的麵貌特點,在我眼裏是那樣美,那樣令我著迷,那是你與生俱來的別人不可能有的個人特點,那是你生命的本色,而你卻把它丟了,如今你變得讓我認不出來了,你讓我感到非常陌生,你走吧!”
小醜因為丟掉了自己生命的本色而丟掉了愛情。
有一個農民在鋤地時,鋤到一枚鏽跡斑斑的稀有古錢幣。農民以為把古錢幣上斑駁的鏽跡去掉會更值錢,於是就將那枚古錢幣打磨得平整光亮,結果,這枚本來價值昂貴的古幣變成了一錢不值的銅板。農民哪裏知道,古錢幣的價值正是體現在它的本色“古”上。失去了本色,古錢幣一文不值。
生命感悟:其實本色是最有生命力的色澤,沒有了本色就沒有了特征,沒有了個體價值。人生路上請保留自己生命的本色,隻有這樣,人生才是有價值的。
指南針
他喜歡打獵。這次正好他和他的同樣喜歡打獵的堂兄同時休假,他倆就約好一起去。
他們準備好行裝,乘車去了北部大森林。這是一片原始森林,一望無際,樹木茂密,每一棵樹都比他們的年齡長,森林裏有許多野兔、山雞等。但據當地人講,林子深處也有野豬、狼、熊等凶猛動物,所以來這裏打獵的人一般都結伴同行,且不去林子深處。
他和堂兄準備往林子深處走,他們不怕,因為他們帶著指南針。進山的第三天,他們已很有收獲。這天中午時分,他們正在宿營地準備做飯,突然發現了一隻野羊,於是堂兄便放下手中的炊具,抄起獵槍,向野羊打了一槍。但堂兄隻將野羊打傷了,野羊撒開腿拚命奔跑,他們就在後麵追。追了很遠,最後他們累得實在跑不動了,才停下來。他們坐在地上休息了一會兒,然後順著原路返回。由於指南針放在宿營地,所以他們隻能憑記憶摸索著往前走。但到了中午時分,他們還沒有回到宿營地。按時間推算,他們早就該到了,一定是走錯了路!他們又憑著記憶返回去找,可是直到天黑也沒有找到,他們知道自己徹底迷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