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仍是按照以前的方法進行舉重,但是,在舉重之前,他按照資料上的辦法進行了先期的想象,設想自己能舉起135公斤的重物——這是自己曆年最好的成績。
他讓自己完全進入一種成功的狀態中,他十分輕鬆地把135公斤的重物舉起來了。
這讓他大吃一驚,因為,按照慣例,這樣的重量,必須是在體能、精神狀態最好的情況下才能完成。
研究這項成果的教授告訴他,如果他按照這套辦法訓練,還可以舉更大的重量。
第二天,加菲德再一次對這套方法進行試驗。在教授的指導下,他再一次進行假想,設想自己已經在奧運會上得到了金牌,體育場內歡聲雷動,他完全進入了一種極其興奮的狀態……這一次,他舉起了165公斤的重量,已經超出了他的曆史最好紀錄。
這套辦法後來被稱為心中造像鍛煉法,被廣泛應用於體育運動訓練中。
加菲德因為首先試驗了這種辦法,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曾被許多運動協會聘為心理學教練,培養了許多優秀運動員。
這就是心境的魔力!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心境,是十分重要的。在人生的旅途中,失敗多於成功,苦惱多於快樂,我們總會在困難、挫折麵前倦怠了精神。那麼,何不換一種思維,設想自己成功,然後以成功者的心態麵對眼前的工作和困難,那就會有另外一番天地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位名叫維克托·弗蘭克的德國精神病博士曾經成功地利用這樣的思維,保全了自己。他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中,這裏充滿了屠殺和血腥,納粹分子已經完全喪失了人性:他們可以任意屠殺任何一位母親、兒童。集中營裏每天都有因為對死亡的恐懼而發瘋的人。
弗蘭克也時刻生活在巨大的恐懼中,他感到一種排山倒海般的精神壓力、弗蘭克知道如果不控製好自己的精神,他也難以逃脫精神失常的厄運。有一次,弗蘭克隨著長長的隊伍到集中營的工地上去勞動。一路上,他產生一種幻覺,晚上能不能活著回來?是否能吃上晚餐?他的鞋帶斷了,能不能找到一根新的?這些幻覺讓他感到厭倦和不安。於是,他強迫自己不再想那些倒黴的事,而是刻意幻想自己已經自由了,走出納粹集中營,現在是在去一個地方參加演講的路上,然後在一間寬敞明亮的教室中,他精神飽滿地站在台上,下麵是臉色和善而親切的人們……
多年後,弗蘭克沒有在集中營中死去,當他被從集中營中釋放出來時,顯得精神很好。他的朋友不相信,一個人竟然可以在魔窟裏保持年輕!
生命感悟:因為對於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隻要一簞食,一缽水足矣。但要存活下來,並且要活得精彩,就需要有寬廣的心胸,百折不撓的意誌和化解痛苦的智慧。如果精神垮了,沒有人救得了你,更無法奢談什麼成功了。
我最懂得尊重的意義
IBM是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英文縮寫,它的成功被認為是經濟界的奇跡。IBM的創始人沃特森是從最初一個小推銷員開始他的傳奇經曆的,他在管理上有許多自己的獨到之處。更值得一提的是IBM滲透到企業文化中的人文關懷。
沃特森公司在業內剛剛嶄露頭角時,有一次沃特森和另外一些企業界人士共同接受新聞界采訪。記者們一開始便把主要目標對準了年輕的沃特森。按說這是一次宣傳自我的極好機會,但采訪進行到一半時,沃特森卻突然離席說要去會見公司的職員。美國各大報社的記者都感到意外和不滿,其中一個女記者因自己所提問題久未得到答複而大光其火,抨擊沃特森隻注重利益而不懂得尊重人。沃特森回答說:“我最懂得尊重的含義。我現在回去是因為我約好了要和公司的一名推銷員談心的,我得遵守我對他的這個承諾;況且這名推銷員在推銷產品時遇到了困難,心裏很難受,我必須要去聽他訴苦。所以,很抱歉我不得不中斷采訪。”
生命感悟:“我最懂得尊重的含義。”沃特森說到了也做到了,成功怎麼會放過他呢!
把注意力放在最小的地方
美國第四大家禽公司——珀杜飼養集團公司董事長弗蘭克·珀杜,在回顧他的成功經曆時講過一段有關他童年的故事:
我10歲時,父親給了我50隻他挑選剩下的劣質仔雞,要我喂養。在我的精心照料下,這些蹩腳的雞日見改觀茁壯成長。不久產蛋率超過了父親的優質雞種,每月賣蛋的純收入可得15美元左右,這在大蕭條時期可是一筆大錢。開始父親不相信,當他親眼看見我把雞蛋拿出去出售時終於忍不住對我讚不絕口。後來我開始幫助父親管理部分雞場,事實再一次證明了我的管理和銷售能力。我管理的幾個雞場的效益超過了父親。1984年父親終於將他的整個家禽飼養場全部交給我管理。
父親對我的能力的評價是:能注意到一些很細小的環節。的確,我成功的部分奧秘應歸功於我對事物的認真觀察。比如10歲那年,開始我對雞的生活習性一點也不了解,但我認真觀察以後發現,當一隻雞籠裏的小雞少了時,小雞吃得就多,成長得就快;但是太少了又會浪費雞籠和飼料。於是我就慢慢尋找最佳結合點,最後總結出每隻籠子裏養40隻小雞仔是最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