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是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他是班裏的尖子生,但這次考試卻因為馬虎而失利了,數學隻得了69分。拿到成績單後,媽媽的臉馬上沉了下來,她開始“批評”樂樂:“就這成績,以後你可怎麼辦?還說什麼‘尖子生’,我看是差等生吧!我告訴你,以後再考這種成績,你就別進門!”像這種批評的方法,絕對不會有任何的教育效果。
孩子當然知道要用功,隻是一時疏忽才考得不好,父母怎能一生氣就罵孩子是“差等生”呢?這實在是太過分了!或許這些父母認為,這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他們心想:“兒子是自己的,即使罵得重了點,也不會怎麼樣,何況,如果不這麼罵,他根本就不當一回事。”可是,他們沒有想到,孩子心裏卻覺得人格受到輕視。不管怎樣,這種責罵的方式,顯得非常不明智。其實,每個人都有被別人尊重的需要,不要以為孩子年齡小就不需要被尊重,實際上,孩子有很強的自尊心,一樣需要維護自己的尊嚴。教育學家早已告訴我們,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因為不尊重孩子不僅會使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疏遠,還會使孩子尊嚴掃地,很難再以正常的心態去麵對其他人與事,去麵對自己的人生。
有一個問題很多父母都不明白:“為什麼孩子總是和差孩子比呢?”許多父母認為是孩子沒有出息,沒有自尊心。其實,孩子和比自己差的孩子比,恰恰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
有一位已退休的老師說:“我當老師的時候,很少在課堂上批評學生,當遇到學生違反課堂紀律時,我就用眼神暗示他。他改了更好,不改,我也不會立即批評他,讓他在同學麵前難堪,而是下課後找他談話。指出問題之後我會說:‘老師知道你自己可以改正,你不會辜負老師的期望吧?’下次隻要我看他一眼,他立刻就明白是什麼意思,一般都會馬上改正錯誤的。我尊重他們,他們也尊重我,我的課堂紀律一直很好,學生很少故意給我找麻煩。”
優秀的父母對孩子往往非常有禮貌。當外人去他們家辦事情的時候,如果父母正在和孩子談什麼或者做什麼,不會因為外人來了,就放下孩子不管,而是告訴客人,我和他談完就過來,您先坐。如果父母正在和客人談事情,孩子跑過來要求父母做什麼事情,也是一樣。父母會告訴孩子,“我正在和客人談事情,等我談完了就過去和你一起做。”優秀父母對待孩子和對待客人一樣的尊重,並非隻尊重客人而忽視孩子。而有的父母卻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常常是不管和孩子在做什麼,隻要有客人來了,馬上就放下孩子不管,接待客人去了,這對孩子其實就是不尊重。
人與人之間的禮貌和尊重是很重要的。孩子有了過失,做父母的不管場合,輕則叱責,重則打罵。他們不知道孩子正處在自我觀念的可塑階段,在這個階段,父母的評價對孩子的發展相當重要。要是做父母的經常說他是傻瓜,他就會慢慢相信自己是傻瓜。這樣,時間一久,孩子的自信心、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為避免被人嘲笑,他將不再主動做事,不願參加任何競爭和比賽,他隻想消極處世來求自保。還有一些在家裏得不到尊重、信任和溫暖的孩子,長大後極可能疏遠雙親,而加入不良團夥,到那裏尋找暫時的滿足。
因此,真正懂得教育的父母絕對不做傷害孩子自尊心的批評,他們善於運用技巧滿足孩子的自尊心,更好地批評教育孩子。其實,這一點並不難理解:人都有一個特點,你說的事情讓我內心滿足,我當然願意聽你的,否則我為什麼要聽你的?孩子感覺到你尊重他,他就會聽你的話,如果感覺到你不尊重他,他就很反感,當然就對你的話聽不進去了。許多經驗告訴我們,隻有具有很強的自尊心,孩子才會自強不息,創造出奇跡。
在生活當中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人格,認真對待孩子,用心去感受孩子。隻有這樣,孩子才願意接受父母的批評,才肯改正自己的錯誤,進而努力上進,從而成長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