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琳琳這樣愛無理取鬧的孩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這也可以說是當今社會獨生子女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無理取鬧其實是兒童缺乏自製力的一種表現。自製力指能夠控製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動,並自覺地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它表現為既善於促使自己去完成應當完成的任務,又善於控製自己的不良行為。
孩子的自製力主要是靠後天的教育培養起來的。當今獨生子女經常會無理取鬧的原因主要是父母的不當教育方式造成的。孩子幾乎生下來就會察言觀色,父母最初的無條件妥協是造成孩子無理取鬧的起始原因;加上祖父母的溺愛和袒護,更助長了孩子無理取鬧的氣焰。
無理取鬧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孩子就很難控製自己的行為和願望,往往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出現種種“越軌”行為。這會嚴重影響孩子今後的發展。但是,孩子活力充沛,創造力強和獨特個性帶來的“無理取鬧”,父母一定不能一概否決,一定要正確對待,不妨適當表示讚賞和鼓勵。
那麼,父母怎樣教,孩子才肯改正無理取鬧的行為呢?身為父母你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堅決製止孩子的不良行為
父母有必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既是友善隨和的,同時,又是有權製止他們的無理取鬧行為的。父母不能一貫縱容孩子,這樣孩子將不會有滿足感。適當地拒絕孩子,會使孩子學會與人相處時要講道理,不能為所欲為。寵壞了的孩子,即使在自己家裏也不會感到幸福,一旦他們進入社會,肯定會感到與他人格格不入,他們會發現沒有人願意與自己相處,因為別人都不喜歡他無理取鬧,自私自利。父母若堅持一貫的要求,孩子就能逐漸學會控製自己、約束自己。
2.幫助孩子正確評價自己
父母在糾正孩子無理取鬧的壞習慣時,一定要堅持說理,既要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要那樣做”,又要讓他知道“為什麼不能這樣做,要那樣做”,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行為準則,作為孩子評價、判斷自己行為的依據,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隻有讓孩子了解行為準則的意義,他才會心悅誠服地遵守和執行,並自覺地去控製自己不符合規範的行為。
3.供應孩子的物質條件要適當
豐富的物質條件容易使孩子挑三揀四。我們經常會看到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往往不聽話,而條件不好的卻很懂事。因此,對孩子的物質條件適當剝奪,會有利於改正孩子無理取鬧的壞習慣。比如,吃東西的時候給什麼就吃什麼,如果不願意吃就挨餓;不該買的玩具一定不給買,孩子怎麼鬧也不答應。父母應意識到,孩子的習慣是從小培養起來的,在小事上也要堅持原則,不能妥協。
4.對孩子的無理取鬧置之不理
孩子的無理取鬧一般發生在父母不滿足他的某種需要的情況下,盡管父母給孩子講了一大堆道理,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這時父母可以對孩子采取置之不理的方法。讓孩子盡情哭鬧,一定不要妥協。過一會兒,孩子感到自己這樣做根本解決不了什麼問題,就會停止無理取鬧行為。如果父母始終堅持這樣做,孩子就會逐漸改掉無理取鬧的壞習慣。
用“建議”代替“權威”
培養最聰明的孩子
孩子經常犯錯誤,父母的批評是必要的,但態度一定要誠懇。
據美國教育專家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與肉體處罰比較起來,父母對孩子動不動就破口大罵的行為,更有可能在以後的歲月給他們造成心理障礙。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馬丁·H·泰切和他的同事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撰文指出:“父母不應該低估責罵對孩子產生的惡果。”他們還表示,父母應該對孩子所遭受的各種不同的創傷給予細心的關注,因為與那些特定的身體上的虐待相比,這或許更具嚴重性。研究還表明:遭受辱罵或者經常被指責,容易讓孩子產生壓力,心情緊張,這又會影響他們大腦中某些脆弱區域的正常發育,導致他們在精神方麵出現一些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