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曹操DNA:跨越2000年的親子鑒定(2 / 3)

“Y染色體實際上不但是性染色體,還是‘姓染色體’,隻要不改姓、不收養、不紅杏出牆,Y染色體就永遠跟著姓傳下去。”李輝解釋了研究的遺傳學依據,“曹操如果有男性後代的話,他的Y染色體就可以一代一代傳下去。他的基因就會一直留到現代。”1998年11月,《自然》雜誌刊登了病理學家尤金的文章《傑斐遜是女奴幼子之父》。這位教授拿出了Y染色體證據,證明女奴薩麗曾為這位美國著名總統生有一子。

課題組的“人肉搜索”就此開始,他們要為曹操家族開始做跨越千年的親子鑒定。

《三國誌》寫錯了

這場“人肉搜索”可不容易,時間縱貫1800多年,地域橫跨中華大地,目標人群是770多萬曹姓人群中曹操的後人。鎖定曹操家族的DNA特性就顯得尤其重要。

曹操家族平民化之後史書並無記載,隻能利用族譜。“今天所能見到的族譜都是明代以後,這裏麵有很多的不真實性,比如可能把曹丕記成了曹操的孫子,但這未必就說明這一支就不是曹操的後人,有些隻是文化水平的緣故。”韓異對族譜采取寬泛原則。他在圖書館讀了幾百份的家譜,又向全國征集了幾十份,然後才畫出了一張曹氏後人分布地圖。為了慎重起見,課題組把夏侯氏和聲稱因避禍而由“曹”改姓“操”的人都納入調查範圍。

有了這張地圖,課題組成員們就拿著試管,背上冰盒去各個點采集血樣。一個人隻需要2毫升的血就足夠了。帶回實驗室後,工作人員再將其封存在零下80度的冰箱裏,以備提取完整無缺的基因。

Y染色體隻有男性才有,女性沒有。在他們提取基因的時候,有很多女性非常熱情地要參與檢測。“我們告訴她不抽女士。她很生氣,說,都什麼年代了,你們還歧視婦女。我們說,我們是愛護婦女,抽一針很痛,白抽,因為你身上沒有Y染色體。”韓異笑著說。

不過也有尷尬的事,同一家族的成員經過基因檢測卻總會發現有一些人在血緣上並不屬於這個姓氏。“在一個封閉的山村裏,五個人居然還有一個不是的。”韓異說,不過他們恪守“科學倫理”,隻會偷偷通知這個人,而不會公布出去。

隻要是血親關係,從爺爺到孫子的Y染色體肯定是一樣的。確定是這種關係,隻采一個就可以了,不需要爺爺、父親、孫子都采。“也是為了省錢,一個樣本就得花一千塊錢。我們總共隻有2萬塊的經費,其他的都是從別的項目裏擠出來的。”韓異坦承。

半年時間裏,研究組提取了1000多例比較可靠的樣本。這1000份血樣,不光是指采了1000個人,它代表的是1000個家族。課題組每個月都定期舉行若幹次曆史學、考古學、民族學、語言學、生物學這些聯席會議來討論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推進。從文科到理科,從理科回到文科,再從文科進入理科,反複地比較。

李輝將樣本分成三類:自稱曹操後人的人群、自稱非曹操後人的曹姓人群、其他姓氏的人群。他發現,一種叫作02*-M268的Y染色體SNP突變類型在自稱曹操後人的家族中唯一顯著高頻出現,而在其他人群中較為罕見,隻有5%。最終,課題組估算02*-M268屬於曹操家族的可能性為92.71%。

檢測為曹操後人的6個家族分布在東北的鐵嶺、東港,江蘇鹽城,安徽的舒城、績溪,湖南長沙和江西南康。他們分布在今天中國大江南北,互不相識。複旦的基因檢測結果跟曹家的族譜相對照才把他們聯係到一起。如果這隻是巧合的話,根據概率論計算,6個分布在不同地域的曹姓家族同時是02*-M268的概率大約為千萬分之三。因此,在法醫學上就可以認定,他們是真實的曹操後代。後來又找到3個曹操後人的家族,分別來自江蘇海門、廣東徐聞、山東乳山。

在這次曹操家族DNA的研究中,課題組還用同樣方法驗證了漢代丞相曹參的家族基因。它與曹操家族的基因沒有關係,這意味著陳壽的《三國誌》寫錯了。其次,民間傳說操姓是曹操後代避禍改姓而來,經過基因驗證,這兩個姓氏之間也沒有明確的遺傳關係。另外,研究還表明現有的夏侯氏基因與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從夏侯氏抱養的說法也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