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顆牙齒拯救基因實驗
盡管根據現代曹家後人的基因,複旦大學課題組成功反推出曹操家族DNA,但研究並未結束。他們還希望往前追溯,找到曹家先人的古DNA,一頭一尾對上了才敢下百分百的確認。
課題研究伊始,就曾有很多熱心人給他們提建議,說可不可以直接從安陽墓的遺骸和1951年山東發現的曹植墓遺骸上提取他們的基因比對一下,對上就是真的,對不上就是有疑問的。
這個設想在研究上並不可行,韓異解釋說:“基因一旦離開了活體,就會發生降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就降解得越發厲害,所以古DNA是斷裂的、破碎的。碎片和碎片比對的精確度大大降低,對不上不見得它就不同。而現代人活體中的DNA的完整形態,每條染色體是連續的。用碎片跟完整的進行對比就非常準確。”
而且,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安陽墓的遺骸,還是曹植墓的遺骸,都還沒有確認其身份,萬一都是盜墓賊留下的呢?
在用現代基因反推出曹操家族DNA之後,課題組才又著手從源頭上進行雙重驗證。這也是複旦大學的特長:對古人基因提取的純度是全世界最高的。2007年,李輝就已對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的各種考古文化的各種人骨遺骸分析了Y染色體,很多樣品距今都有五千年到六千年了。“五六千年前的樣本都能做,更別說曹操這種兩千年不到的樣本了。”2010年,複旦大學從“樓蘭美女”古屍身上提取了DNA,從而在遺傳學上判定其屬於東亞人種。
實際上世界上研究古DNA最早的就是中國人。1980年,中國就從長沙馬王堆的屍體裏麵提取出了DNA。
課題組多次尋求安陽方麵的合作,希望其能提供曹操墓中的遺骸,但都被拒絕了。於是他們又轉而想去借曹植墓的遺骸,然而卻發現這件文物已不知所蹤了。
幸而在這時,安徽省亳州文物局和亳州博物館提供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挖掘的曹氏家族元寶坑一號墓出土的兩顆牙齒,這已被考證是曹操的叔祖父河間相曹鼎的遺骨。安徽亳州是曹操的老家,有大量曹氏宗族墓地。
這讓課題組的研究柳暗花明。“原來我們隻能從10000年以內的遺骸上提取基因,但現在隨著科技發展,六萬年以內的遺骸我們都有可能提取出基因。在這種遺骸裏,牙齒是最好的。它表麵有一個釉質,這個釉質可以把生命的信息很好地保護在裏麵。”
拿到牙齒後,首先要清理,因為暴露在外會混雜其他基因,然後在牙齒右下側選取約0.5平方厘米大小打磨除去表麵,往裏鑽孔,再用-180℃的液氮將鑽孔取出的材料處理成粉末,最後通過一係列的反應搜集提取DNA。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同樣的檢測反複做了6次,每次間隔一個月。
為了保證提取基因的純度,不僅實驗前會用強紫外線將實驗室裏的所有基因全部滅絕,而且實驗全部由女生進行操作。“因為女生不帶Y染色體嘛。而且我們還擔心這個女生如果吃了葷的東西,比如吃了一塊公豬的肉,把公豬的Y染色體帶進去怎麼辦?所以她們做實驗前都吃素一周。另外,她們都還沒有男朋友。”韓異也覺得自己是過分謹慎了。
02*-M268!曹鼎的Y染色體基因突變點果然也是這個。曹操家族現在和過去的成員們,穿越近兩千年的時空隧道,遙相呼應。韓異欣喜地說,我們從現代人去找我們的祖宗這一條路打通了,我們又把古人的基因和現代人的基因相比對,兩者完全吻合,使得這個研究的成果得到了百分百的確證。這走出了一條新的路。今後考古學不光可依賴碳-14測定年代,也會朝著基因研究的方向努力。一門由人類學家和曆史學家共同參與的曆史人類學新學科有望產生。(責任編輯/剡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