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的陛下,書裏哪有什麼新東西,除了哥白尼的陰魂,就是……”貝拉爾明突然吞吞吐吐起來,再不肯往下說。
“就是什麼?”
主教壯了壯膽說:“就是對您的攻擊。”
“胡說,伽利略是我的老友,他還不至於如此放肆。”
“您看,”貝拉爾明趨前幾步,把《對話》翻了幾頁說,“陛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書裏的兩個人薩爾維阿蒂和沙格列陀就是哥白尼和伽利略自己。還有一個辛普利耶,他是您最崇拜的曆史人物,而在書裏卻處處被兩個對手所嘲弄。外麵人都在議論著,這個人實際上就是指您啊。”
教皇不覺一驚:“你有什麼根據?”
貝拉爾明很快又翻到一個地方,看來他早就研究過這本書了。“陛下,請您讀一下他們第一天的這一段對話:
“薩:你(指辛普利耶)不要去為天和地煩惱,也不要怕把它們攪亂了,或者怕哲學垮台。拿天來說,既然你認為天是不變的,永恒的,那就不必白白地為它擔憂。拿地來說,現在我們這樣努力地把它說成和天體一樣,毋寧說是為了使它變得高貴和完善。不妨說,你的哲學把地球從天上放逐掉,而我們則要它回到天上……”
貝拉爾明又飛快地翻過幾頁:
“沙:我覺得,為了說明地球保持靜止狀態,從而認為整個宇宙運動是不合理的,這正如有人登上你府上大廈的穹頂,想要看一看全城和周圍的景色,但是連轉動一下自己的頭都嫌麻煩,而要求整個城郊繞著它旋轉一樣,這兩者比較起來,前者還要不近情理得多……”
貝拉爾明合上書說:“陛下,誰不知您用自己的學識最完美地解釋了聖經,捍衛了天動地靜說,而伽利略卻借他人之口說您在‘為天地煩惱’,說您‘連轉動一下自己的頭部都嫌麻煩。’”
教皇的眉頭漸漸皺成一團,他在地上更快地踱著步子,說:“我的主教,這怕有點牽強吧。”
“陛下,這不過是我的一點兒看法,也許不對。不過全羅馬城已經議論紛紛,有人這樣褻瀆上帝,直接諷刺教皇,這對教廷的威嚴怕是不大好的。”
說完,貝拉爾明退出教皇的書房,但他沒有馬上離去,而是放慢腳步,一步一停地向外邁著。他早看見剛才教皇急皺的眉頭,還看見他煩躁地雙手相握,叭叭地捏響指頭。他對這位以科學家自居,最愛麵子的烏爾班,是了如指掌的。果然,貝拉爾明還未走出門外的長廊,隻聽屋裏一聲悶響,像是什麼東西重重地摔在桌子上。接著便是一聲怒吼:“來人!”侍從早就貼門而進,貝拉爾明也急行幾步擠進屋裏,俯跪在地:“陛下有何吩咐?”
“告訴宗教裁判所,立即傳伽利略到羅馬來!”
這天是公元1632年2月16日。
不幾天,66歲遲暮之年的伽利略身戴枷鎖被從千裏外的佛羅倫薩押到了羅馬,最終顫巍巍地站在宗教裁判所被告席上。
審訊一直進行了三個多月,毫無結果。教皇大怒,下令對伽利略進行“嚴厲審判”。
宗教裁判所鍾聲又重新響起,大主教貝拉爾明從教堂裏走了出來。他向台階下傲視一圈,舉手在胸前畫了個十字,做出一種莊嚴的腔調,開始大聲宣布法庭對伽利略的判詞:“我們宣布,用公開的命令禁止《對話》一書。判處把你正式關入監獄內……”
教廷對伽利略的這項宣判,直到三百多年後的1980年,才又經羅馬教廷複議平反,宣布取消。這是科學史上時間拖得最長的一起冤案。(責任編輯/吳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