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的一生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也許有的人會認為,牛頓也太過分了,人家不就說他一句嗎,幹嗎一輩子都那麼認真?但如果仔細想想就會發現,牛頓不愧為大智者。
一般來說,想諷刺別人的人,總想千方百計地找準對方的弱點,不這樣,他的話就沒有力量。牛頓恰恰是被擊中了弱點,才無言以對,默默離開的。可貴的是,他敢於正視這一現實,並能在受辱中發憤。能做到這一點,沒有大海一般的胸懷是不可能的。這種胸懷的座右銘是:凡是有益於我前進和成功的,不論是譏笑還是辱罵,一概納之;凡是有礙於我前進和成功的,不論是頌歌還是美言,一概棄之。
如何讓孩子也能在痛苦與挫折中奮起,我的教育建議是:
陪孩子一起受“苦”。現在有些孩子上重點中學,就得是外語、奧數等特長一樣不能少,這給孩子造成了許多壓力,孩子小小年紀受了不少苦。比如學習鋼琴,父母往往是從功利的角度要求孩子必須學,可能根本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意願,也可能根本無法理解孩子在學習鋼琴時受到的痛苦。其實,父母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和孩子一起學,不要僅僅為考級而學,自由的學琴氛圍可能會讓你和孩子都能享受到很多的樂趣。
和孩子一起品嚐各種味道。孩子越小,越可能對於受到的侮辱、痛苦不知如何處理,如果不能得到父母及時的引導與化解,可能會留在心中形成童年陰影。因而,父母要在生活中啟迪孩子的心靈,可以在品嚐食物時教給孩子對各種味道的認識與理解。一般情況下,孩子不喜歡苦味,相對喜歡甜的東西,父母應該告訴孩子“良藥苦口”,讓孩子明白,在長大的過程中,酸甜苦辣都要品嚐。
給孩子講傑出人物的故事。當孩子麵對痛苦、挫折不知所措時,父母可以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講講故事,譬如講一講牛頓,讓孩子從中明白一個道理,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關鍵是不能輕易放棄,做天才和強者是不會被苦難打敗的。正如法國作家巴爾紮克說過,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笑納挫折。
上海作家李楚城在他的報告文學《奇跡多在厄運中出現》裏,給我們講述了一位女中學生麵對不幸卻充滿樂觀精神的真實故事。
1980年春的一天,蘇州中學的體育場上呈現出一派緊張熱烈的氣氛。為了迎接春季運動會,同學們正在進行各個體育項目的訓練。14歲的姚珧被選拔為跳高運動選手,同學們都把奪標的希望寄托在她身上。
姚珧正在練習新學會的背越式跳法。麵前的橫竿一次次升高,她像一隻掠空而過的輕燕,每次都順利地躍過去了。可是意外還是發生了:當她第5次越過橫竿以後,竟重重摔倒在墊包上爬不起來了。夥伴們驚呆了。大家慌作一團,手足無措,隻知道圍著她一股勁兒叫喊:“姚珧,姚珧!”
姚珧蘇醒過來,微笑著說:“怎麼啦,像睡了一覺似的。”她站起來跳了跳,說:“不礙事,繼續練習!”其實,此時她的頸子劇烈地疼。這位倔強的姑娘把手一擺,橫竿又升上去了。她又開始起跳,並且取得了成功。
5個月後,她和姐姐去上海度暑假時,姐姐發現了她的異常情況,逼她馬上到醫院檢查,醫生仔細地檢查之後,眉頭便皺緊了,他對姚珧說:“從現在起,我要完全剝奪你的行動自由。你馬上躺到觀察室去,用沙袋把頭部固定住,絕對不許活動。”
姐姐嚇壞了,醫生說:“你妹妹的情況很危險,從摔傷那天起,她就已經站在萬丈峭壁的邊沿上!我無法理解她怎麼還能活了100多天,這在醫學上是無法解釋的,隻能說是命大!她的第一、二兩顆頸椎骨嚴重脫位。如果再錯開哪怕是一根頭發絲的距離,頸椎就會脫落,她就無法挽救了!”
爸爸媽媽聞訊趕來。醫生宣布:姚珧的生命危在旦夕,兩天之內要在三個部位進行大手術。嚴重的是這麼大的手術不能施行全身麻醉,必須在病人完全清醒的情況下進行,才能指望取得較好的效果。
爸爸聽了淚如雨下,說:“這簡直是進行活殺啊!”他沒有勇氣在手術通知單上簽字。隻好由媽媽簽了字。
手術立即要開始了。醫生告訴姚珧說:“動過手術,頭頸就永遠不能自由轉動了。”
“這倒好,”姚珧笑了,“以後誰也不會說我是搖頭派了!碰到事我都點頭就是。”
醫生可笑不出來。“點頭也不成,因為要把顱骨和頸椎連接在一起。”
“那我就做逍遙派,什麼事都不表態!”
聽了這女孩輕鬆幽默的談話,醫生悄悄地對她的爸爸說:“孩子太可愛了,我們要盡力使她能夠仰頭點頭,盡管這要大大增加手術的難度。”
因為做頭部手術必須剃光頭。誰不知道,秀發對於愛美的女孩子來說,是多麼珍貴。姚珧卻又笑了起來,說:“不要緊的,我可以打扮成鑒真和尚啦!”
姚珧上了無影燈下的手術台。
她的頭皮被切開,手術鑽在頭顱骨上“咯咯”作響。姚珧似乎遭到了強大電流的衝擊,禁不住全身痙攣。她使勁兒咬住牙,暗暗警告自己:堅決頂住,這才剛剛開始,真正的考驗還在明天,可不能一上陣就垮下來!
一個半小時的手術過程中,姚珧真的沒有哼一聲,隻是在下唇上增加了一排帶著血痕的牙印。
醫生用手術鑽在姚珧的頭顱骨上鑽了兩個孔,直徑有一厘米多。然後用兩隻金屬鉤子夾到孔裏,連上一根係著6斤重鐵砣的鋼繩,安裝在牽引架上,來把頭顱和頸椎強行拉開,為明天的更大手術做好準備。
第二天早晨,姚珧第二次被送進了手術室。
她張開手臂,俯臥在手術台上。一隻手接受輸液,另一隻手上連接著各種儀器。整個身子一動都不能動。
醫生先從她腰部鋸下兩塊髖骨,隨即又在她後頸切開一條6寸長的口子,讓顱底骨和頸椎骨完全暴露出來。醫生屏住氣息,把一根細鋼絲伸進第二頸椎的底部,輕輕往上托送。
這是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
姚珧的小生命現在就捏在醫生的手指中,哪怕一個細微的失誤,鋼絲刺壞了頸椎中間的中樞神經,不是當場喪命,就是全身癱瘓。現在的任務,就是要把兩根鋼絲先後穿過第一、第二兩顆頸椎骨,這如同在黑暗中給繡花針穿上絲線,需要驚人的技巧!
鋼絲被一絲絲地往上托送。好幾次碰到了神經,姚珧就引起全身的抽搐。一發現這個情況,醫生立即修正鋼絲的前進方向,繼續往上推。
三處傷口的劇痛,一次又一次的全身抽搐,比想像中的電刑還要難受。姚珧全身都被汗水滲透。她差點昏厥過去,後來在氧氣的作用下又清醒過來。她意識到:這是生與死的考驗,有一口氣,就得挺住。
守在身旁的護士,一直從擱在姚珧頭部下方的鏡子裏觀察她痛苦的表情,忍不住偷偷地抹淚。測量示波儀上的綠色光束始終在正常軌道上運行,姚珧沒有一聲呻吟,沒掉一滴眼淚。經過5個半小時的緊張戰鬥,在姚珧的良好配合下,醫生先後把兩根鋼絲穿過了頸椎,把它和鑲嵌在頸椎兩側的兩塊髖骨緊緊扭合在一起。脫位的頸椎複位了,日後隻要和鑲在外麵的骨片生長在一起,就如同金屬經過焊接一般萬無一失了。
姚珧雖然付出了重大代價,卻獲得了第二次生命。她比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幾天後,她同媽媽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談話。
“媽媽,我學過生物學。我知道人的身體是由細胞組成的。人活著如果沒有正確的理想和目標,那就隻不過是一堆細胞,一具行屍走肉!我要學習,做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後來姚珧加入了共青團,又以優良的成績通過了實踐畢業考試,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高中。2011年11月,當我應邀為蘇州市中小學負責人講課時,特意問及她的近況,據說她出國留學後事業發展良好。
在姚珧身上十分可貴的一點是當重大不幸來臨的時候,她始終保持著幽默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沉著頑強的精神。如果姚珧在手術台上任性撒野,醫生捏著纖細如發的鋼絲,如何能巧妙地從第一、第二顆頸椎骨穿過呢?這樣一來,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正是姚珧平靜而堅強的態度,使醫生們無後顧之憂,可以集中精力做手術。
當挫折來臨的時候,要教孩子堅強、樂觀,坦然麵對,我的教育建議是:
允許並理解孩子的害怕心理。一般來說,麵對困難、挫折,每個人都會恐懼、任性、聽天由命,以一種消極的態度看待問題。如果孩子是這樣的表現,作為父母首先要理解,千萬不能過於著急,更不能加以斥罵。
美國二戰英雄喬治?巴頓曾經給他的士兵們一個很好的建議:強迫自己“多害怕一分鍾”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正視憂慮是克服憂慮的最好辦法。事實上,強迫自己正視的過程,就是嚐試的過程,就是千方百計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讓孩子每天說說開心的事情。每天孩子在學校裏可能會有許多事情想和父母分享,父母要重視孩子的這種意願。可以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聽聽孩子說說他在學校裏的開心事,這樣能加深孩子對開心的印象,同時能加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建立親子間的信任感。
孩子需要理想教育。理想是夢想的姐妹。夢想是催促我們成功的動力。夢想是我們的翅膀,夢想沒了,人就成了爬行動物。要讓孩子從小立大誌,從而激勵他為實現夢想而紮紮實實地奮鬥,哪怕遭遇一些挫折與失敗,也不會被輕易打敗,不會輕言放棄。要注意的是,父母對孩子的理想不要過多幹預、強迫,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不要單方麵地為孩子做主。
別讓貧窮成為孩子的恥辱。
老舍是我國著名的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老舍一歲半的時候,英、法、德、日等八國聯軍攻打北京,老舍的父親與侵略軍浴血奮戰時,被敵人的燃燒彈活活燒死。
父親死後,全家的生活重擔落在母親身上。老舍排行最小,上麵有3個姐姐和1個哥哥,官府發給老舍家的隻有每月一兩五錢銀子。靠這點錢是難以度日的,老舍的母親隻有起早貪黑地為別人洗衣、縫衣,掙點錢維持生活。
老舍懂事以後,經常幫母親和姐姐幹活,擔水、看火,凡是能幹的都認真幹。為了鍛煉兒子,母親總是放手讓他幹。母子相依為命,不怕艱難困苦,老舍養成了勤勞、善良、待人誠懇的美德。老舍7歲時,母親更加節衣縮食,攢錢送他去上學。體諒母親的老舍,珍惜上學的好機會,刻苦學習。他漸漸地對文學產生了興趣,能背誦許多詩詞和文章,作文成績很好。
老舍從來不講吃穿。大姐給他做了一雙新布襪子,老舍放在那裏舍不得穿,腳上穿的仍然是那雙舊的帶補丁的襪子。家裏經常斷炊,老舍寧肯餓著肚子去上學,也不吭聲,免得增加母親的憂愁。
發奮讀書,成績優異的老舍在小學畢業之後,順利地考上了北京第三中學,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老舍上了半年中學,之後又考取了北京師範學校。這樣,衣、食費用就不用家裏負擔了。
5年之後,老舍畢業了,剛滿19歲就當上了小學校長。母親看到兒子工作了,掙錢了,日子有盼頭了,高興得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