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2 / 3)

要向孩子說明懲罰的原因。在對孩子進行批評之前先給孩子講道理,讓他明白您為什麼懲罰他,這樣有利於他改正錯誤。如果孩子在迷迷糊糊中被懲罰,他會感到很委屈。

懲罰前後要一致。要說到做到。如果您告訴孩子,因為他犯了錯而懲罰他,不允許他去看最喜歡的電影了,您就一定要做到,說話算數。不要一時心軟輕易改變主意,那樣將使您所說的許多話都失去效力。

懲罰不要“翻箱倒櫃”。有些父母愛嘮叨,孩子一旦犯了錯,就忍不住把孩子過去做錯的事情都拿出來數落一番,在父母沒完沒了的嘮叨聲中,孩子往往已不記得自己的哪一個錯誤才是需要懲罰的了。

懲罰要適度。父母給孩子的懲罰,要因人因事而定。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敏感,對這樣的孩子,也許瞪他一眼,或者冷落他一會兒他就受不了了。而有些孩子則比較皮實,即使父母打他的屁股他也不覺得怎樣。因此,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是個怎樣的孩子,以免懲罰過度或無效。另外,父母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懲罰孩子,如果在公共場合,或者孩子所犯錯誤不那麼嚴重,就不要用過於嚴厲的方法對待孩子。

懲罰要對事不對人。父母之所以要慎重使用懲罰方法,就是因為不當的懲罰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巨大的傷害。因此,建議父母們在懲罰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您懲罰的隻是他的錯誤行為,他仍然是您所喜愛的孩子,如果改正了錯誤,您會更喜歡他。

打孩子是愚蠢的。

自2000年以來,我在我的孫雲曉網站(sunyunxiao.youth.cn)上每月都有一個和網友交流的時間,其中有許多父母問我許多有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許多人以為我是教育專家,一定是一位成功的父親。許多朋友也羨慕地說我:“你教育孩子準不成問題。”

然而,實踐證明,我的家庭教育出了不少問題,尤其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還沒有深入研究兒童教育,我不是一位好父親。其中,我犯過的錯誤中最愚蠢的是打孩子。

我的女兒長得很可愛,加上性情活潑,很招人喜歡。我自然喜歡她。記得那一年,女兒才5歲。有一次,妻子外出辦事了,我在書房寫作。女兒在臥室玩耍,過了好長時間也不見出來,我有些不放心,叫道:“冉冉,你幹什麼呢?過來。”

女兒答應著我卻又磨蹭了一會,才慢慢地走到書房來。她的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我一看便明白了,她準有個小秘密。

我問:“你在睡覺屋幹什麼了?”

女兒有女兒的語言,她稱臥室叫睡覺屋,稱書房叫看電視屋,管門廳叫吃飯屋,抓住本質特點,直截了當。我們受她的影響也這麼叫著。可是,聽了我的問話,她什麼也沒回答,還是用黑眼睛望著我,輕輕咬著嘴唇,用不多的心眼兒抵抗著我。

父親的權威受到了損害,心中易燃的怒氣升起來了,我放下筆,提高聲音再次喝問:

“說!你剛才幹什麼了?”

見我發怒,她恐懼地哆嗦了一下,但依然沒開口。我頓時怒不可遏,三兩步衝到她的麵前,一把拖轉了她的身子,朝著她的屁股狠拍起來。我的手重,又下了狠勁,打得她哇哇大哭。

“說不說?不說我還打你!”

我當時的麵容一定很凶惡,仍揮著發麻的右手掌威脅她。女兒畢竟膽小,抽抽噎噎地回答:

“我怕說了你打我,才沒敢說的。”

“你說吧,說實話爸爸不打你。”

我隱隱有些後悔:女兒不敢把真實情況告訴我,這正說明我不能得到她的充分信任。我曾對不少父母說過,家庭教育成功的標誌之一,是孩子肯把自己的真實情況告訴父母。

從女兒的坦白中我知道了,剛才她一直在觀賞媽媽的化妝品,試穿媽媽的衣服。固然,我不讚成孩子化妝,但對孩子愛美之心的萌動,是非常理解的。在這種時候,適當的點撥與引導比什麼都重要,而我卻用巴掌教訓了她。

盡管我時常自責,卻改不了打孩子的惡習。有一回,女兒和我鬧著玩,小胳膊一掄,一拳打在我頭上,疼得我夠戧。我火了,順手還她一巴掌,這一巴掌打在她臉上,一下把她打倒在桌子底下。

女兒照例大哭,妻見狀與我大吵大鬧,然後母女倆抱頭痛哭。

我清醒過來,也恨自己脾氣不好,怎麼能跟孩子鬥氣呢?本來,已經切好了西瓜,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多愉快!眼下卻變成哭聲一片。為了挽回損失,我走過去向女兒道歉:

“冉冉,爸爸不該打你,對不起!”

女兒哼了一聲,賭氣地把頭扭向一邊。可沒過多一會兒,便忍不住露出笑臉,嗔怪道:

“還不快把西瓜拿來?”

我一聽趕緊從命,又送西瓜又送小勺。說真心話,我真慶幸女兒的開朗性格。她整日樂嗬嗬的,即使被我打哭了,一句好話便會破涕為笑,從不記仇。假若她是個小性兒,心裏埋下怨恨的種子,那麼,我的教育必定失敗得更慘。

當然,錯誤的教育不會像一時的烏雲那樣,被風兒一吹便煙消雲散,蹤跡全無。相反,錯誤的教育則必然釀造出惡果。

平時,女兒在做遊戲當中,偶爾會把布娃娃狠狠地摔在地上,高聲訓斥著:

“哼,誰叫你不聽話的?你以為我不敢打你嗎?我打爛你的屁股!”

“全班小朋友就數你討厭,還自覺得不錯呢,到小黑屋呆著去!”

我一邊聽著,一邊深感震驚:這不正是我訓斥她的聲音嗎?後麵一句顯然是從幼兒園學來的。這一切都表明,錯誤的教育已在她的心裏打下了烙印,並可能轉化為支配她行動的某些因素。這是多麼可怕的隱患,而我和某些老師竟成了培植禍根的人!

我們通過調查發現,有一半以上的父母都打過孩子。而且中國還有一句老話“棒頭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但實際上有大量的研究證明,打孩子是愚蠢的,打孩子的後果是嚴重的。

經常打孩子,孩子最常見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你打他,他就打別人,你打出了一個小霸王。在孩子當中是這樣的,有些孩子在家中受了氣,他就去攻擊別人。第二種結果你打他,打出一個膽小鬼。因為你孩子太小了,你太大了。他發現你發火的樣子很可怕,孩子害怕。結果孩子就是條件反射,大人聲音一高就開始哆嗦。結果這樣的孩子一出去什麼都怕,見到誰都怕。

我知道,許許多多打孩子的爸爸,大概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後果往往並沒有有利於孩子,反而給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給孩子一拳一腳,實際上孩子感到最大的傷害不是皮肉之苦,他感到人格上的侮辱,他感到精神的傷害,他會產生一種怨恨。所以說對孩子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做父母要記住這樣一句忠告:打孩子是愚蠢的,打孩子是沒有好結果的。我的教育建議是:

尊重孩子的權利。父母要學會用文明的方法對待孩子,用愛呼喚愛,用真情呼喚真情。因為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具有被尊重的權利。拳腳相加是一種不道德不文明的行為。要知道,父母可以懲罰、批評孩子,並不意味著可以不尊重孩子。我們可以找到足夠多的辦法讓孩子更好地接受道理,改正錯誤。所以我們要放棄、要改變打孩子的陋習。打孩子既是違法的,也是不明智的,而且有可能使問題惡化。這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孩子是被打好的。因為當孩子被打得多了,他的思維就會僵化,學習也隻是應付了之。何況打孩子還可能把親子關係打糟了,關係不好教育就糟了。所以一定要善待孩子,將心比心是做好教育的最簡易方法。

想打孩子先數數。多數父母打孩子的時候往往是一時衝動。我建議,當您打孩子的時候,千萬要注意,當你發怒了的時候可以給自己立一個規定,打孩子之前先數數,從1數到100,實際上你數數的過程就是一個讓你冷靜的過程,教育孩子才會理智。

按照約定的規則辦。有父母問,如果不打孩子,那麼怎樣找到合理的批評、懲罰孩子的方式呢?其實可以讓孩子自己找錯誤,並且按照約定的規則辦。父母要冷靜耐心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找到自己身上的錯誤。如果沒有適當的規則,可以與孩子 共同做出規定,如何改正或保證再不重犯的一些規定,讓孩子養成自己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的習慣。

巧妙運用自然懲罰法。

有個美國孩子叫威爾遜,他是一個馬虎的男孩子,經常丟三落四。有一天,他回到家高興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們明天要去夏令營!”

媽媽說:“哦,是嗎?那你要把東西帶好呀!”

男孩說:“放心吧,我自己來準備,一定能準備好的。”

媽媽看到兒子開始把衣服、鞋子、水壺等東西收拾起來,收拾好了他讓媽媽來看,以表示自己很能幹。媽媽過來一看,發現兒子沒有準備手電,而且衣服帶得也不夠。但是媽媽很有智慧,她沒有直接說,隻是提醒孩子:“兒子,夏令營可是有晚上的活動,而且出去可能會涼一點。你自己再考慮考慮帶的東西夠不夠吧。”兒子信心滿滿地說:“你放心吧,我全都準備好啦!”媽媽不說話了。

兒子走了。過了幾天從夏令營回來了,媽媽問兒子:“玩得怎麼樣?夏令營過得開心嗎?”兒子說:“挺開心的,可就是衣服帶得不夠,凍得夠戧。真沒想到山裏麵這麼冷!我還忘了帶手電,想跟別人借可是別人都得用,我就隻好跌跌撞撞的,差一點出麻煩。”

媽媽說:“是嗎?這可以說是個教訓呀,以後如果再有這樣的活動你應該知道怎麼辦了吧?”

兒子說:“以後我再出去參加活動就要像爸爸一樣先列一個清單,好好想想,再問問別人,到底需要什麼東西,要準備充分一些才對。”

聽到孩子這樣的總結和反思,作為父母,你難道不感到欣慰嗎?

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感受因此而產生的不愉快甚至痛苦的心理懲罰,這就是自然懲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