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革開放中的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建設(2 / 3)

——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是方向,也是形象。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

二、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思想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長期保持生機活力的一大法寶。要把它轉化為增強全黨團結、統一全黨意誌的強大動力,還要靠堅持不懈的思想理論武裝。

首先,全黨上下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思想理論武裝的體製機製。我們有總書記率先垂範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製度,有每年一次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製度,有從中央部委、各省市區黨委到市委、縣委的中心組學習製度,有從中央到基層的宣講製度。這些都是不脫產的理論學習。還有從中央黨校、省委黨校到市委黨校、縣委黨校的各類黨政領導幹部脫產學習培訓製度,脫產學習和在職學習相結合的幹部選學製度,中國延安幹部學院、井岡山幹部學院、浦東幹部學院的學習培訓製度等等。這些構成了覆蓋各級黨組織的思想理論學習培訓體係。

第二,形成了形式多樣的黨員領導幹部培訓學習教材。在黨校教學中,形成了以“三基本”、“五當代”為基本內容的課程和教材體係。“三基本”,即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問題、毛澤東思想基本問題、鄧小平理論基本問題;“五當代”,即當代世界經濟、當代世界科技、當代世界法製、當代世界軍事和中國國防、當代世界思潮。在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和井岡山幹部學院,圍繞延安精神和井岡山精神,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革命曆史、革命理想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黨性黨風教材體係。在中國浦東幹部學院,結合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形成了體現改革開放時代精神的麵向時代、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教材體係。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還組織編寫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十講》、《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學習讀本》等黨員領導幹部學習讀物。

第三,黨報黨刊在思想理論武裝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黨報黨刊,除了刊發新聞報道,都專門辦有要聞要論專版和理論專版,通過刊發領導人的重要講話、文章,刊登思想理論研究專家學者的文章,對全黨進行思想理論教育。

第四,定期開展黨性教育活動。改革開放初期,開展了為期兩年多的整頓工作,清除“文化大革命”幫派體係和極左思潮的影響。世紀之交,全黨開展了“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的“三講”活動。從那時起,基本上每五年就會進行一次全黨性的教育活動,包括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科學發展觀教育、創先爭優活動,以及還在進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些教育活動,都會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確定一個主題,在中央和各部門、各省市區設立相應的領導小組,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分期分批地整體推進。每一次教育活動,都會開展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都會廣泛征求黨內黨外各方麵的意見,都會製定整改落實的措施,形成效應,建立長效機製。

第五,利用重要時間節點和紅色資源,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每當“七一”黨的誕生紀念日、“十一”國慶節、“八一”建軍節、以及“五四”青年節等重要紀念日,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誕辰,還有井岡山、延安等革命根據地創建紀念日等,各級黨組織都會組織黨員參觀座談,重溫入黨誓詞,結合參觀內容上黨課。實踐證明,這是加強黨員領導幹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徑。

第六,多種形式積極推進黨的思想理論普及工作,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組織中央宣講團,奔赴全國各地巡回宣講,各省市區也組織下基層宣講團。中宣部組織編寫《理論熱點麵對麵》係列通俗讀物,直麵幹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製作播出《百年潮·中國夢》電視理論專題片,以及《毛澤東》、《曆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等電視連續劇,受到普遍歡迎。同時通過互聯網、微博、微信、手機等移動載體,將黨的思想理論讀物、視頻進行傳播,也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