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革開放中的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建設(1 / 3)

改革開放中的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建設

黨的建設

作者:李捷

思想立黨,是中國共產黨自革命戰爭時期起長期形成的優良傳統,也是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始終保持團結統一和創新活力的一大政治優勢。改革開放35年的曆程證明,一個民族要站在文明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個政黨要站在時代的前列,一刻也離不開理論創新和理論武裝。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根本建設,是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根本保證。

一、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創立並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論述。

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開創之作。鄧小平理論科學地闡述了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強國之路,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係列基本問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依據新的實踐確立了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製度和分配製度,開創全麵改革開放新局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科學發展觀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製度創新,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主題主線,詳盡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提出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深入闡釋了黨的十八大精神,豐富發展了黨的科學理論,進一步升華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和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講話是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黨治國理政的行動綱領,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為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一脈相承、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給我們的重要啟示是:

——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同時又必須不斷適應新時代、回應新挑戰、解決新問題,緊密結合時代特征、基本國情、人民實踐,推動在實踐創新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

——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從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必須堅持科學把握時代特點,科學判斷黨情、國情、世情,科學判斷黨所處的曆史方位。要從中國和世界的曆史、現狀和未來著眼,準確把握時代特點和黨的任務,科學製定並正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到既不割斷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後於時代、又不超越階段。

——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觀點對待馬克思主義,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永葆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生機和活力。馬克思主義作為一門科學,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要譜寫新的理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