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反全球化運動對“一帶一路”戰略的影響及應對(2 / 2)

加強危機管控,未雨綢繆、綜合施策、化危為機

危機管控的最高境界是化危為機。反全球化運動對“一帶一路”戰略的影響雖然還遠未顯現,但在世界格局加速調整、大國博弈日趨白熱化的戰略背景下,我們必須預防其可能出現的問題。

深入研究反全球化運動特點規律,科學評估社會生態,全麵謀劃應對策略,突出做好重點領域防範工作。反全球化已越來越成為一場世界性運動,主要形式有利用學術期刊、各類沙龍、網絡論壇等宣傳號召和串聯行動,在國際組織舉行會議期間組織公開的遊行、集會活動,在重大國際會議舉行之際,舉辦相對應的會議等。所謂網絡反抗、學術反抗和集會反抗最為常見。網絡反抗利用網絡進行宣傳、聯絡協調、組織抗議活動、召集新成員、籌集資金等。最極端的網絡反抗形式被稱為“網絡戰爭”。學術反抗,即為行動上的反全球化運動提供理論依據的相關活動。我們要深入研究這些活動的特點規律,注重情報信息搜集運用,動態評估社會政治生態,全麵掌握反全球化運動通過期刊進行宣傳,通過網路發布日程,確定行動方案,交流經驗,召集新成員及籌集資金等的手段和意圖,以及組織集合的企圖、時間、地點和攻擊對象等,做好相關應對工作,特別要嚴防敵對勢力利用其對我國進行“網絡攻擊”。

“一帶一路”建設推行過程中,要防止被貼上中國版的“殖民化”標簽,成為新一輪反全球化目標。要突出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主線,淡化中國主導色彩,展示互利共贏、開放包容理論。建立我國企業相關投資合作服務體係,支持中資企業成立行業協會,有效規避市場風險。對接好發展戰略,緊密結合相關國家實際需求,把握開展敏感領域合作的時機和節奏。要著眼長遠,向歐盟、東盟、中非盟、上合等積極傳遞絲路建設的開放性、多元性、互利性、非排他性,要用好中國—中東歐、中國—東盟、中非、上合等合作機製,促進雙方多領域交流、多層次合作,培育外圍支持力量,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做好“一帶一路”戰略的外宣推介工作。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過程中,多強調與沿線國家共同利益和務實合作,多舉辦與民眾互動的文化活動,讓“一帶一路”以“務實合作和文化交流紐帶”的形象走進人心,贏得更多沿線國家廣大民眾支持。要以官帶民,盡可能廣泛調動政黨、智庫、媒體、非政府組織等多方力量積極參與。充分做好應對婦女運動、勞工運動、人權運動、學生運動、反戰運動及環境保護運動等多種反全球化的應對措施,注意當地的公民社會發展和維權意識,防止勞工、環保等問題易被炒作,避免合作項目可能受到幹擾。

開展相關對等公共外交,努力做好對反全球化非政府組織的轉化爭取工作。總體看,反全球化運動的主要力量大都來自於非政府組織和相關團體,雖然其中也有部分政府人士的參與,但他們大多以個人名義加入到運動中。目前,全世界反全球化運動的主要非政府組織有:“減免債務”、“直接行動網絡”、“取消第三世界債務委員會”、“食品安全與環境網絡”、“反對走私婦女聯盟”以及“阿姆斯特丹多國研究所”等非政府國際組織。這些非政府組織成員多、影響大。我們要高度重視,盡可能密切與有關國際非政府組織聯係,依據各非政府組織關切點不同的特點,做好差異化應對工作,防止千篇一律。

加強國際合作,突出資源外交,以發展紅利共享凝聚全球化發展共識。資源外交的核心是通過外交政策和手段確保國家獲得持續、穩定、價格合理的資源供應,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我國應借力“一帶一路”,積極開展全方位外交,與沿線資源國家建立全方位、多領域、多層級的協作關係和利益紐帶,深化與重要資源出口國的協調與合作,強化與相關國際組織的溝通與協調,為我國跨國能源資源公司打開通道,打開市場,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使地緣政治製約因素轉變為戰略上的有利條件;應強化與主要能源資源消費大國的外交溝通、戰略對話與合作,化解美、日、歐等國對我國突破能源資源瓶頸的圍堵和阻礙,實現共贏的國際能源資源合作格局;應推動中國標準、技術與服務走出去,形成自主優化跨境產業鏈;應妥善處理好與周邊國家的海洋資源開發爭端,積極借助聯合國等國際機構,加速推進我國海外能源資源開發空間拓展;應設立合作發展基金並強化對有關國家的戰略援助,爭取所在國政府支持、民眾擁護和政策優惠;應正視反全球化人員的處境和苦衷,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盡快解決能源資源過度開發、環境保護力度不足、貧富差距不斷拉大、文明衝突日益激烈等深層次矛盾問題,最大限度地照顧好反全球化主體人員的重大關切和基本訴求。

(作者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資源產業經濟博士研究生)

責編 /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