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反全球化運動對“一帶一路”戰略的影響及應對(1 / 2)

世界反全球化運動對“一帶一路”戰略的影響及應對

國際研究

作者:蔣屹

【摘要】全球化所帶來的分配不公、環境惡化、民主赤字、文化衝突等問題引發了反全球化運動的興起。文章聚焦世界反全球化運動,分析其具有的排他性、功利性和極端性本質特征,關注其發展動態,預測其未來走向及對“一帶一路”戰略的影響,探索提出了未雨綢繆、統籌謀劃、綜合施策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反全球化運動 一帶一路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D5 【文獻標識碼】A

“一帶一路”戰略是不僅要輸出我國優質商品,還可能輸出我國的富裕資本、技術標準、規則製度,以及中華文化價值理念和發展模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根本性戰略舉措。國際上有輿論將“一帶一路”戰略視為顛覆世界格局的“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極力煽動外部勢力阻撓這一戰略順利實施。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在“一帶一路”戰略啟動階段,即開始高度關注反全球化運動的發展動向,全麵謀劃應對策略,紮實做好危機管控準備。

世界反全球化運動特征

民族性特征。反全球化運動一般都具有深刻的民族主義烙印。中東伊斯蘭國家普遍具有強烈的文化排他性。印度反全球化主要體現在捍衛其民族經濟,以及抵製西方全球化對印度民族文化和宗教的進攻上。印度廣泛開展購買國貨的運動,掀起了反對麥當勞、肯德基運動,流行著“要芯片不要薯片”的口號。拉美國家反全球化運動中,最具特色的是農民運動和土著人運動,如巴西的“無土地者運動”和墨西哥的“薩帕塔運動”都參與了西雅圖、魁北克和熱那亞的反全球化行動。受結構調整政策影響,波利維亞、阿根廷等國家還出現了強烈反對IMF和本國政府關於公共服務部門私有化的活動。2011年6月,法國社會黨議員阿諾·蒙特布爾格向媒體詳細闡述了他的保護主義策略,強調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反傾銷監管。

功利性特征。反全球化運動在某些方麵是為了維護某一特定小群體的利益,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功利性。一些反全球化運動組織長期接受某些政府組織資助並為其賣命。比如,當前有不少反全球化運動組織靠美國資助生存,在美國中央情報局資助下活動,成為美國政府組織對外戰略的工具。

極端性特征。在反全球化運動中還有一些種族主義者、無政府主義組織和個人,甚至右翼極端分子加入其中,如“黑色組織”、“黑色軍團”、“無政府主義行動集體”、“無政府主義新聞服務”等。這些組織往往主張在運動中采取包括暴力手段在內的最激進行為,甚至發展為極端恐怖主義。在有些國家的反全球化運動中,還帶有一定程度的排外主義和種族主義傾向。

非政府組織是主體。反全球化的主體一般為環保、人權、勞工、各類工會、民間社團、和平組織、環保組織、無政府主義組織及人權組織等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組織,他們組織鬆散,一些受到西方國家的資助甚至操控,淪為其破壞他國發展甚至顛覆他國政權的工具。

世界反全球化運動對“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潛在影響

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我國倡導的國際金融規可能麵臨反全球化運動的抵製。反對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組織及世界銀行組織等國際經濟組織所製定的遊戲規則曆來就是反全球化運動的焦點。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我國推行絲綢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的國際金融規則將削弱西方金融霸權,可能打破一些利益集團的壟斷。反全球化運動可能將我國主導的國際金融體係列為攻擊對象,使“一帶一路”戰略麵臨的投資環境惡化。

我國海外企業和資產可能麵臨排外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的強力衝擊。未來,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我國企業的資本大規模輸出,反全球化運動可能將通過遊行示威、網絡黑客攻擊、社會學術論壇等形式向我國及與我國合作的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施壓。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的法人、企業和資產可能將麵臨嚴重安全威脅。

“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可能麵臨反全球化運動與恐怖主義的雙重破壞和綜合性影響。中東,西亞和南亞地區,是“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關鍵節點地區,但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盛行,反全球化運動也顯示出向這些地區加速滲透的跡象。多數伊斯蘭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被動參與者,被排除在全球經濟競賽之外,處於“邊緣化”地位。在“全球化”背景下,絕大多數伊斯蘭國家發展十分緩慢,社會開放程度低,貧富懸殊大,為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滋生提供了土壤。一些伊斯蘭國家對全球化的抵觸和反抗,更多體現在對教義的捍衛和推動原教旨主義的複興,其矛頭本來主要指向西方,但在中國推行“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這些勢力可能會反被用來破壞我國正常投資創業,成為互聯互通的極端破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