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媒體資料在孔子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3 / 3)

第二,重難點講授時。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難點,由於其抽象性和關鍵性,通過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有時顯得乏力,效果不佳;但是這些重難點學生掌握不了,又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必須調動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實踐表明,恰當的運用相關多媒體資料能夠事半功倍。如以語音教學為例,美國學生對於“的”發音很難把握,因為母語中沒有類似的發音,此時借助動態發音示範視頻(網絡上很容易搜索到)就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課堂沉悶時。孔子課堂的教學有的放在午間,有的放在下午放學後,有的放在夜間,此時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精力都不是最佳時間,因此課堂教學中有時沉悶。此時加入一段多媒體資料,使學生由聽講的情景轉換為試聽的情景,學生注意力重新集中,課堂重新活躍,為下一段的教學提供了條件。

掌握運用方法。孔子課堂多媒體資料的運用與課堂講授(或者討論)的結合主要產生了如下方法:一是,邊視頻邊講授。學生一邊觀看視頻老師一邊講授,學生的思維在視頻資料和講授內容中轉移,學生的頭腦中兩者及時建立聯係,密切兩者關係,提高授課效率。比如:在學習中國傳統飲食時,學習的生詞是:“餃子、湯圓、米飯”,對話是:“你喜歡吃什麼?我喜歡吃____,我不喜歡吃____”。由於飲食差異他們不知道什麼是“湯圓”,在此,可以引入一段關於湯圓的廣告,直接、生動、形象的把湯圓展示給學生,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湯圓,而且學生也可以模仿廣告中的發音,同時劇情也向學生展示了湯圓的文化意蘊是在各家團圓的時候吃的,湯圓裏麵包含著中國人對於家庭美滿和諧的期望。二是,先講授後視頻。老師先把內容進行講授然後組織學生觀看視頻,這種方法有利於為學生觀看視頻時提供思維條件,便於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加深對老師前麵所教內容的理解與深化。三是,先視頻後講授。此種方法是先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直觀感性認識,為後麵重難點的理解與講授提供基礎。

提高教師素養。一是電子語言素養。電子語言素養是計算機素養、信息素養、多媒體素養和計算機輔助溝通能力的綜合體③。重要的是在互聯網上獲取多媒體資料的能力,如通過搜索引擎搜索視頻的能力等;相關軟件編輯多媒體資料的能力,如對不完全適用資料編輯使其適用。二是掌握相關教學方法。多媒體視頻資料引入孔子課堂,兩者結合催生了許多教學方式。孔子課堂教師要及時的掌握好相關教學技術、教學方式,做到適時性,以符合當前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認知特點。

總之,在當前信息化時代,在孔子課堂中運用鮮活、直觀的多媒體資料不失為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切實提高針對性、實效性,深化對外漢語教學的有效手段和途徑。我們應該充分地認識多媒體資料注入孔子課堂的重要作用,做好多媒體資料的選取和在孔子課堂上的恰當運用,不斷提高孔子課堂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做好對外漢語教學工作,適應世界各國(地區)人民對漢語學習的需要,增進世界各國(地區)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係,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構建和諧世界。

(作者為青島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副教授、國家漢辦外派路易斯頓波特(Lewiston-Porter Central School District)孔子課堂漢語教師)

【注釋】

①許琳:“2015年新年賀詞”,孔子學院總部網,2014年12月31日。

②資料來源:Mayer, R. E., & Moreno, R. (2002). Animation as an aid to multimedia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4(1), 87~99.

③張鳳娟,曲鑫:“電子語言素養—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整合的生長點”,《情報科學》,2013年第2期,第110~114頁。

責編 /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