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中俄“夾縫”中樸槿惠政府外交戰略(1 / 3)

美中俄“夾縫”中樸槿惠政府外交戰略

國際研究

作者:劉勃然

【摘要】2013年樸槿惠執政至今,韓國政府對其美中俄“夾縫”外交戰略進行調整,在深化韓美戰略同盟關係的同時,強化韓中、韓俄戰略合作,彰顯出“雙管齊下”的求衡態勢以及非極端性、偏向性、靈活性和實效性的基本特征。鑒於近年複雜多變的東北亞地緣安全形勢,樸槿惠政府趨於成熟的“夾縫”求衡外交模式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和認真思考。

【關鍵詞】樸槿惠政府 美中俄 夾縫 外交戰略

【中圖分類號】D801 【文獻標識碼】A

後冷戰時代,隨著韓中、韓俄雙邊關係的日臻發展,韓國政府在製定外交戰略時已將中俄因素納入重點考量範圍之內,部分決策需要顧及美中俄三大國的利益關係,以求獲得最佳戰略效果,這種外交處境被韓國政府、媒介及學界描述為“夾縫生存”①。韓國政府於美中俄“夾縫”下的外交戰略(以下簡稱“‘夾縫’外交”)是影響東北亞地區地緣政治走向的重要變量。近年來,韓國政府愈發感受到美中俄外交“夾縫”所帶來的壓力,而由於曆屆政府的外交路徑有所不同,其所達到的戰略效果亦彰顯出較大差異。李明博政府雖於2008年將韓中、韓俄關係提升至“戰略合作夥伴”層麵,卻在“天安號事件”後實質性選擇了近乎“一邊倒”的親美外交路徑,這使得李明博後期的韓中、韓俄關係步入“降溫”節奏,所謂“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也僅停留在“外交修辭”層麵。隨著國際政治環境的發展變化和國家安全戰略的現實需要,2013年2月樸槿惠入主青瓦台後,韓國政府對此前的“夾縫”外交戰略予以調整,其所采取的一係列外交舉措為世界矚目。

樸槿惠政府“夾縫”外交新動向

樸槿惠執政以來,韓國政府意識到後金融危機時代多邊化外交之於國家安保與繁榮的重要意義,在深化韓美戰略同盟關係的同時,大力推進韓中、韓俄戰略合作,力圖通過求衡美中俄三邊關係,來獲取更多的“夾縫”生存資源。

一方麵,樸槿惠政府從多個領域繼續深化韓美戰略同盟關係,令韓國在美國東亞同盟體係中的地位得以進一步提升。

從國家關係定位上看,樸槿惠在上任之初就積極與奧巴馬總統將兩國關係提升至“全球合作夥伴關係”的新高度。為突顯韓美戰略同盟的重要地位,韓國國防部設立了“白善燁韓美同盟獎”,從2013年起特別頒發給對韓美戰略同盟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美國人士。在軍事安保領域,出於對朝鮮軍事威脅的顧慮並能繼續“廉價享用”美國的軍事庇護。2013年6月,韓國前國防部長金寬鎮向美國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Chuck Hagel)正式提出推遲移交戰時作戰指揮權。2014年10月,新任國防部長韓民求與哈格爾防長在華盛頓舉行的第46次韓美年度安保協議會(SCM)上簽署了“以一定條件為前提”的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諒解備忘錄,決定將韓國軍隊戰時作戰指揮權的回收日期延長至2020年代中期。不僅如此,2013年10月,韓美兩國就“定製型威懾戰略”(Tailored Deterrence Strategy)達成一致,隨後成立導彈應對能力委員會(CMCC),製定了應對朝鮮導彈威脅的“4D戰略”②,以提高對朝鮮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的階段性應對實效。在經貿合作方麵,樸槿惠政府通過吸引美國企業投資、消除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農畜產品非關稅壁壘、恢複對美原油進口等舉措,進一步深化了兩國的經濟同盟關係。2013年5月,樸槿惠率50餘位韓國知名企業首腦訪美,創下訪團規模“曆史之最”,此期間韓美企業達成投資承諾3.8億美元,取得了“顯著的(noticeable)經濟成就”③。2014年4月,韓美首腦就進一步消除FTA農畜產品非關稅壁壘等問題進行會談,5月,韓國被美國列入“允許進口熱處理家禽食品的國家”,這為韓國參雞湯類產品開拓美國市場鋪平道路。隨著美國“頁岩革命”的爆發,樸槿惠政府恢複了中斷41年的對美原油進口項目,2014年9月,裝載40萬桶美國德克薩斯州產凝析油的“BW Zambesi”運輸船抵達麗水港,這一定程度上消減了中東政局動蕩給韓國帶來的經濟風險。

另一方麵,在深化韓美戰略同盟關係的同時,樸槿惠政府還分別推進了韓中、韓俄的雙邊戰略合作,從而呈現出“雙管齊下”的戰略態勢。

就韓中戰略合作而言,2013年6月,上任伊始的樸槿惠便於訪華期間與習近平主席發表《中韓麵向未來聯合聲明》,旨在“充實”兩國間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政治與安全合作方麵,兩年來,韓中兩國通過構建定期外交安保高層戰略對話機製、開通國防部熱線等方式大力推進“全方位、多層次”的戰略溝通,尤其是在朝鮮半島安全問題上,兩國積極倡導“半島無核化”,堅決反對朝鮮當局的核研發行為,進一步增強了戰略互信。在經貿合作領域,為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2013年10月,樸槿惠政府推出“歐亞計劃”,希望建成從釜山出發,經中國和中亞地區,最終到達歐洲的“絲綢之路快車(SRX)”。2014年11月,韓中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達成一致,盡管“開放率並不是很高”,“但考慮到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對象國,韓中自貿協定的影響可能會比韓國此前與美國和歐盟(EU)簽署的自貿協定還要大。”④為了繼續保持韓中經貿合作的緊密性,2015年3月,樸槿惠政府不顧美國的“公開表態”,最終搭上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末班車”,這進一步彰顯出崛起的中國在經貿領域對於韓國的強大吸引力。在曆史問題合作上,樸槿惠執政以來,日本安倍晉三政府參拜靖國神社、設立《河野談話》驗證組等挑釁性行為令早已陰雲密布的韓日關係進一步惡化,這為韓中兩國建立對日曆史問題“共同戰線”提供契機。2014年1月,應韓國政府請求,抗日義士安重根紀念館在中國哈爾濱站落成,同時,兩國政府公開支持影視界對電影《安重根》的聯合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