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多媒體資料在孔子課堂的使用有利於拓展課程內容。多媒體資料信息量大,內容範圍廣,不僅豐富孔子課堂的授課形式,而且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能夠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信息量,有效改善教材靜態、精化不可能提供豐富動態信息的缺陷,進一步豐富課程內容。
再次,多媒體資料在孔子課堂的使用有利於提高課堂實效。孔子課堂多媒體資料的運用,使學生在學習生詞時直觀的了解要學習的對象,抓住該事物的特征,讓學生將事物與漢語聯係在一起;學習書本文化知識時與遠在萬裏的中國生動現實有機聯係起來,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對漢語的把握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增強課堂的實效。
最後,多媒體資料在孔子課堂的使用有利於師生互動成長。多媒體資料的運用為實現師生教學相長提供了機會和條件。教師在大數據時代對海量多媒體資料的收集選擇編輯中豐富了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了業務水平;通過多媒體資料的使用更容易了解學生學習的關注點、興趣點,更容易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疑點、重點和難點,互動中促進老師的發展。
孔子課堂中多媒體資料的選擇
多媒體資料在孔子課堂教學中作用的實現前提是選擇恰當。為此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目的性原則。照顧到不同級別的學習漢語學生的差別,選取切實服務於課堂教學內容的多媒體資料是首要遵循的原則。如筆者在高中部孔子課堂教學,所授學生為高中學生,學生自製能力較強,提高漢語水平的目的明確,對趣味性要求降低,因此除了主要依賴教材所配套的多媒體學習資料外,所選用的一些試聽材料較有深度,如美國視頻網站netflix上的介紹中國的紀錄片《China Revealed》就是兼具風光與人文之美的適合高中生了解中國的優秀多媒體視頻素材。對低年級的孩子們筆者選用過美國動畫片《木蘭》和《功夫熊貓》,采用邊看邊講解的方式傳授影片中刻意展示的那些濃鬱的中國文化元素,如書法、竹子、古典園林、社會風俗及飲食等等,也把那些非中國的元素強調出來。把一部好的電影作為一本關於中國的生動立體的百科全書來解讀,可謂寓教於樂,學生們的收獲是巨大的。
相容性原則。在選擇多媒體資料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法律規章製度、社會習俗,內容應與其相容。如中國的《西遊記》、《喜羊羊與灰太狼》等深受中國學生的喜愛,但是裏麵含有的暴力打殺等鏡頭不符合當地的要求,就不能在孔子課堂上使用。
真實性原則。麵對線上線下琳琅滿目的多媒體資料,選擇時反複觀摩考量注意甄選反映真實的曆史或者現實的優秀素材,忌粗製濫造,也忌浮誇虛假不實及以偏概全,盡量向學生們展現一個真實生動的多麵多維的全景中國。
時效性原則。中國文化曆史悠久,影響深遠,屬於古人的發明創造多如繁星,但是我們的教學更應該與時俱進,注重反映現當代的中國麵貌,因為筆者在教學中發現美國學生更關注現在的中國是怎樣的。因此在選擇多媒體資料時,要注重結合中國的發展,選取反映中國當下現實、體現中國新常態發展的富有時代新氣息的多媒體視頻資料,才能增強孔子課堂的時效性,才能進一步提升漢語教學吸引力。高中的學生們在看完了一部非常健康陽光的青春電影《青春派》後,對目前中國的高中生們的生活也就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勝似平麵幹巴的千言萬語的講解。
優美性原則。也就是所選資料盡量是製作精良,追求美的享受的多媒體資料。在youtube上有一部不太有名、故事情節簡單但是製作非常精致的電影《江南愛情故事》,生動地展示了中國江南水鄉的風光和曾經的曆史及社會習俗,讓學生們深深迷戀上了那片特別的中國風韻。
趣味性原則。要使孔子課堂生活化、生動化,使課堂充滿趣味,使學生在喜聞樂見中學習漢語,就應選有具有趣味性、故事性、藝術性的多媒體資料。在小學的教學中,筆者使用了貝瓦兒歌係列的配有生動有趣動畫的兒歌,如《兩隻老虎》、《拔蘿卜》、《小兔子乖乖》等,每人分配一個動畫中的角色,邊唱邊演,往往都是在非常歡樂的氣氛中完成了教學任務。其他還有芝麻街學漢語係列、你好凱蘭學習漢語係列等都是很好的兒童漢語素材。
多媒體資料在孔子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策略
選擇經典、現實、有用的多媒體資料是一方麵,恰當在課堂中使用是關鍵,為此需注重以下教學策略:
選擇合適切入點。一般而言孔子課堂多媒體視頻資料的運用,有以下幾個切入點:第一,開始講授新語言(文化)時。這時候運用多媒體視頻資料,便於學生了解學習的內容,提高學生對新學習內容的興趣,調動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開展教學作鋪墊。如結合中國農曆新年包餃子習俗進行包餃子學習相關詞語和用法時,先讓學生觀看包餃子的DVD多媒體材料,了解包餃子的初步步驟與過程,然後對簡單詞語進行練習,掌握簡單名詞如菜、肉、醬油、鹽、餃子等,再掌握練習動賓搭配,如洗菜、切菜、包餃子、煮餃子等。多媒體材料為新知識的講授提供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