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主要大國的經濟依然充滿活力。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德國經濟雖然也受到了衝擊,增速有所下降,但德國經濟仍然保持著持續增長的態勢。從各項宏觀經濟指標來看,德國依然是歐洲經濟的火車頭。2014年,德國經濟擺脫了上一年度微弱增長的態勢,實現1.6%的增長。根據歐盟2015年春季預測報告的預測,2015年德國經濟的增長率將接近2%。作為歐洲的製造業大國和出口大國,德國的工業實力雄厚,德國工業品以質優耐用而享譽全球。為了應對來自美國和一些新興大國的競爭和挑戰,確保德國在世界上的競爭力和技術領先地位,德國政府於2013年發布了題為《保障德國製造業的未來:關於實施“工業4.0”戰略的建議》的專門報告,正式提出了德國“工業4.0”戰略,即“第四次工業革命”,其最終目標是實現“以信息物理係統為基礎的智能化生產”。從短期來看,工業4.0戰略的推進將有利於德國經濟增長和就業水平的提高,擺脫歐債危機對德國經濟的衝擊。從長期來看,工業4.0戰略將進一步增強德國的工業實力和競爭力,使德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發揮引領作用。
得益於量化寬鬆、貸款融資計劃、住房援助計劃等宏觀經濟政策的推出,自2012年以來,英國經濟實現持續強勁增長。2014年英國經濟增長達到2.8%,遠高於歐盟1.4%的平均水平。未來兩年英國經濟增速雖然會有小幅回落,但仍將在2%以上。與德國和英國相比,法國經濟增長呈現出疲弱的態勢,但預計今明兩年法國經濟增速將會提高。2014年西班牙擺脫衰退,實現了正增長,增長率1.4%,預計2015年增長率將達到2.8%。意大利是至今仍未擺脫衰退的歐盟大國,預計2015年意大利將擺脫衰退,實現正增長。
容克計劃將拉動歐洲投資。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創造就業的重要因素。投資者信心不足,投資不振是歐洲經濟複蘇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促進歐盟國家的投資,2014年底新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提出了歐洲投資計劃(也稱為容克計劃)。容克計劃主要包括三個方麵的內容:一是設立種子基金—歐洲戰略投資基金(European Fund for Strategic Investments ,簡稱EFSI)。未來三年(2015年~2017年),歐盟計劃使210億歐元的種子基金帶動3150億歐元(杠杆率為15)的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中。二是確定優先支持項目。附加值高、經濟社會效益好、短期內能產生效益的項目成為容克計劃的優先支持項目。按照這些標準,容克計劃的優先支持項目包括:戰略性基礎設施(數字、能源)、工業中心的交通基礎設施教育、創新研發、可再生能源等長期投資項目。三是改善投資環境。改善歐洲投資環境是容克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包括兩方麵的內容:優化企業融資環境,促進企業投資;消除存在於能源、電信、數字、交通等基礎設施部門的各種管製壁壘。優化市場環境,以真正建立各種產品和要素自由流動的單一市場,促進企業投資。
量化寬鬆為市場注入流動性。麵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美國和英國率先采取了量化寬鬆政策,起到了良好的經濟效果。歐盟雖然沒有直接采取美國式的量寬政策,但歐洲央行使用了包括降息、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直接貨幣交易(OMT沒有真正實行,隻是起到公告效應)、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等多種寬鬆貨幣政策工具,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降低成員國的融資成本和債務國的債務壓力,促進實體經濟的複蘇。在歐元區經濟難見持續複蘇、通貨緊縮壓力日益增大、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效果有限的背景下,2015年3月9日,歐洲央行正式啟動總額1.1萬億歐元的量化寬鬆計劃。根據該計劃,歐洲央行將每月購買600億歐元政府和私人債券,持續至2016年9月。歐洲央行的量寬政策雖然姍姍來遲,但無疑起到了向實體經濟注入流動性以促進投資和消費的作用,是歐盟經濟複蘇的利好因素。
歐盟與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經貿關係日益密切。歐債危機爆發後,歐盟國家經濟受到嚴重衝擊,居民需求下降、投資信心不足。而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國內市場需求旺盛,經濟增長穩定,資本充足,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歐盟出口大國紛紛開拓中國市場,吸引中國投資,積極發展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中歐金融合作不斷加深,歐盟國家金融中心爭做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紛紛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的合作亮點。歐盟與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經貿關係的加強和升級將有利於歐洲分享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紅利,有利於歐洲經濟的複蘇與增長。
挑戰:歐盟經濟麵臨的三大危機與結構性問題
烏克蘭危機導致地緣政治危機。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歐盟對俄羅斯的製裁措施不斷升級,由最初的資產凍結、旅行禁令隻針對個人和企業的製裁手段逐漸升級為實質性的經濟製裁,禁止歐盟企業向俄羅斯的銀行、石油公司和國防企業提供融資、技術等。其實經濟製裁是一柄雙刃劍,歐盟在對俄羅斯進行製裁的同時,也傷及了自身的出口貿易和經濟增長。相關資料顯示,2014年歐盟對俄羅斯出口總額為1033億歐元,比2013年下降了162億歐元,下降幅度為13.5%。麵對歐盟的經濟製裁,俄羅斯也采取了諸如禁止從歐盟進口農產品的反製裁措施。俄羅斯是歐盟農產品的重要進口國之一,農產品進口禁令關閉了歐盟國家農產品出口俄羅斯的通道,給歐盟國家農民帶來了巨大損失,增加了歐盟共同農業政策的預算負擔。俄歐相互製裁對與俄羅斯經濟聯係密切的北歐國家和波羅的海國家的衝擊尤為嚴重。根據芬蘭海關的數據,2014年芬蘭對俄出口額為463.8億歐元,比2013年下降13%。2014年,芬蘭從俄羅斯的進口總額為861.5億歐元,比去年下降了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