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盟經濟現狀、增長潛質與麵臨挑戰(1 / 3)

歐盟經濟現狀、增長潛質與麵臨挑戰

國際研究

作者:李罡

【摘要】歐盟經濟雖然顯現出複蘇乏力跡象,但歐盟經濟增長潛質依然存在。較強的競爭和創新能力、歐盟大國經濟的強勁複蘇、容克計劃出台、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實行、歐盟積極發展與新興經濟國家的經貿關係都是有利於歐盟經濟複蘇與增長的利好因素。但是,應該看到歐盟經濟的持續增長也麵臨著烏克蘭危機、希臘債務危機、難民危機、人口老齡化問題、結構改革推進緩慢等問題的威脅。

【關鍵詞】歐盟經濟 增長潛質 量化寬鬆 容克計劃 難民危機

【中圖分類號】F13/17 【文獻標識碼】A

現狀:歐盟經濟複蘇乏力

受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2009年歐盟經濟衰退幅度達到4.4%,2010年歐盟經濟恢複正增長,但2012年再度陷入衰退,衰退幅度為0.5%。自2013年第二季度以來歐盟經濟表現出複蘇跡象,但是複蘇趨勢十分疲弱。2013年,歐盟經濟陷入停滯狀態。2014年歐盟實際GDP增長率僅為1.4%,遠低於危機前3.1%的增長水平。根據歐盟發布的2015年歐盟經濟春季預測報告,今明兩年歐盟經濟增長將在2%左右徘徊。歐債危機後,歐盟經濟緣何複蘇乏力?這其中既有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也有宏觀經濟政策問題,還有長期的結構性問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第一,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動力不足。消費增長乏力。2012年、2013年消費對歐盟GDP增長的貢獻分別為-0.4%和0。2014年,歐盟的消費支出有所回升,對經濟增長貢獻1個百分點。投資增長乏力。受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衝擊,歐盟國家投資者信心受挫,總固定資本投資大幅下降,2009年歐盟總固定資本投資下滑18.1%,是二戰以來的最大下滑幅度。出口對經濟增長拉動受限。2012年以來,歐盟出口增長乏力,2013年歐盟淨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0.4個百分點,2014年淨出口對歐盟經濟增長的貢獻為負。第二,各國經濟增長不均衡。歐盟國家眾多,各國經濟增長和複蘇存在明顯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歐盟的整體經濟增長水平。第三,財政緊縮與經濟增長相悖。財政赤字的擴大往往與公共債務的增加相伴而生。為了恢複政府公信力強化財政紀律,歐盟采取了“過度財政赤字程序”(EDP)措施,以督促赤字超標的國家采取削減政府開支,增加稅收的措施來改善財政收支狀況。目前,歐盟中仍有9個財政赤字仍未達標的“過度財政赤字程序”國。在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財政緊縮政策顯然與經濟增長相悖,對於經濟仍處於衰退的國家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第四,通貨緊縮影響投資消費信心。根據歐盟的預測,2015年歐盟仍然難改通縮趨勢,通脹率將僅為0.1%。2%是歐洲央行確定的通脹率的理想目標,如果過低就有通貨緊縮的風險,通貨緊縮不利於投資和消費的擴大,不利於就業的增加,不利於低迷的歐洲經濟實現強勁的複蘇。第五,結構性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歐盟國家麵臨的突出結構性問題是勞動力市場缺乏彈性和活力,社會福利過度膨脹,福利僵化症問題仍未解決。以提升企業活力和經濟效率為目標的結構改革才是歐盟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根本之策。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歐盟國家的結構改革推行緩慢。此外,歐債危機爆發後,歐盟各國推行的反危機措施暫緩了衝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危機國家進行結構改革的動力和決心。

潛質:歐盟經濟增長的利好因素

目前,歐盟經濟雖然複蘇乏力,但歐盟經濟增長潛質依然存在。較強的競爭和創新能力、歐盟大國經濟的強勁複蘇、容克計劃出台、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實行、歐盟積極發展與新興經濟國家的經貿關係都是有利於歐盟經濟複蘇與增長的利好因素。具體來說,這些利好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歐盟仍具有很強競爭力的地區。歐盟經濟體位居全球產業鏈分工上遊,社會總體穩定,市場成熟透明,勞動力整體素質高,創新能力強,尤其是德國、英國、法國、荷蘭等歐盟核心國家,在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知名品牌等方麵具有領先優勢。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4~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競爭力排名前十的國家中有六個是歐洲國家,分別是瑞士(排名第一)、芬蘭(排名第四)、德國(排名第五)、荷蘭(排名第八)、英國(排名第九)和瑞典(排名第十),其中瑞士連續六年蟬聯榜首,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國家。歐盟雖然出現以工業增加值比重和工業部門就業人口比重下降為特點的“去工業化”趨勢,但歐盟製造業增加值在世界工業增加值總額中的比重依然是最高的。歐盟國家的許多大企業實力雄厚,擁有很強的競爭力。根據《財富》雜誌發布的2015年世界500強排行榜,排在前100名的大企業中,歐盟國家有29家。

為了增強工業競爭力,引領新興工業革命浪潮,歐盟又提出了“再工業化”產業結構調整戰略。歐盟委員會於2012年10月發布了《強大的歐盟工業有利於經濟增長和複蘇》的工業政策報告,提出通過“增強型工業革命”扭轉歐盟工業比重下降的趨勢,計劃到2020年將歐盟工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由目前的16%提高到20%。歐盟的再工業化戰略不是簡單地基於現有產業結構提高工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而是由先進創新技術帶動的新型工業革命。如果歐盟各國能夠切實製定和推行適合本國國情的“再工業化”政策,那麼歐盟的整體工業優勢地位勢必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