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低碳城市的人居環境還要注重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完善城市道路體係、危房改造、水電係統、供暖設備、環衛設施等等。京津冀城市屬於資源型缺水,2015年4月國務院發布“水十條”開啟鐵腕治理汙水新常態,節約保護水資源,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⑧中水將成為城市的“第二水源”,但是中水存在著不能長效運行和水質不達標現象,處理後的中水僅用於建築施工、小區綠化或景觀補水,對於城市居民住戶更是“叫好不叫座”,應加強中水回用監督管理,提高中水的生產量和利用率。城管係統可視化監控平台對於交通擁堵、積存垃圾、渣土遺撒等行為及現象進行視頻實時監控,可有效提高城市精細化低碳管理水平。
加強綠化碳彙能力,提高居民低碳意識。碳彙就是指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CO2儲存在生物碳庫之中,綠色植物還能吸附減少苯、硫化氫等有毒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截留粉塵,阻滯揚塵,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綠化覆蓋率每增加10%,可使空氣中PM10含量降低3%左右,總懸浮顆粒物下降15%~20%。⑨京津冀應在實施聯體綠化基礎上設立生態橫向補償基金共建綠色生態圈,遵循生態優先、因地製宜、景觀優美、植被多樣的綠化方針,建設生態防護型、經濟林基地型、用材林基地型、花卉苗木型、公園綠地型等不同類型林帶,充分考慮土地的通氣透水生態價值和生態修複功能及植物的固碳能力,減少硬質鋪裝的使用,提倡立體綠化、屋頂綠化,堅持“修一條路,建一條綠色廊道”,綠化與道路同步實施,提高土地自淨的碳彙能力。
河北將與北京共同攜手聯合建設延懷(延慶、懷來)盆地國家級生態濕地保護區。此外,河北與北京陸續推進規劃100萬畝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合作項目,2017年將完成造林40萬畝;2015年期,河北和天津將在灤河、州河流域承德、唐山、薊縣等地區,合作實施津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從2014年起,河北每年都要完成造林綠化420萬畝,讓森林覆蓋率增長1個百分點。到2017年,京津冀的林木綠化率分別將達60%、 25%、32%。⑩
此外,政府要充分發揮城市居民的低碳主體作用,利用廣播、宣傳、海報、講座、媒體輿論等形式,開展富有成效的低碳宣傳活動,使城市居民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高城市居民的低碳意識,拒絕“白色汙染”和使用一次性產品;提高消費素質,拒絕產品包裝上的鋪張浪費,積極倡導居民在住宅裝修、用電用水、垃圾分類、舊物利用等日常生活的各方麵厲行節能減碳;從點滴做起,最終使人們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消費行為。
京津冀低碳城市規劃發展過程中,還應加快低碳領域的技術人才培養,為推進低碳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與創新力的支撐。推進與完善京津冀低碳城市規劃發展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追求“質量型、低碳型”城市之路充滿艱難險阻,需要各項低碳配套政策、機製改革去推進,需要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每個公民的凝聚共識、務實合作、迎難而上、消解沉屙,力爭早日實現城市空間布局、基礎設施、產業資源、生態建設、社會生活一體化,真正把京津冀城市建設成藍天碧水、城綠交融、聯動集約、和諧宜居、生態文明輝映的低碳城市。
(作者單位:石家莊鐵道大學建藝學院,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本文係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暨石家莊鐵道大學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和河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京津冀協同發展視角下低碳城市空間規劃及發展路徑研究—以石家莊市為例”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5456103D)
【注釋】
①辛章平,張銀太:“低碳經濟與低碳城市”,《城市發展研究》,2008年第4期。
②白雲:“汽車越增加,越要控製尾氣排放”,《燕趙都市報》,2013年3月6日。
③陳寶雲:“承德打造千億元環保產業基地”,《燕趙都市報》,2013年3月6日。
④王麗,王靖:“我省防治大氣汙染今年投入8億元專項資金”,《燕趙都市報》,2014年2月28日。
⑤“天津市全力推進‘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支撐京津冀霧霾治理”,《天津日報》,2015年4月11日。
⑥張潔:“未來主流建築:本土化的‘綠色建築’”,《燕趙都市報》,2013年6月18日。
⑦郭曉麗,劉嵐:“我省推行75%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燕趙都市報》,2013年3月6日。
⑧“國務院發布‘水十條’向水汙染宣戰”,《燕趙都市報》,2015年4月17日。
⑨⑩張蓋倫,劉曉瑩,劉園園:“京津冀綠化降塵 築起生態保護的屏障”,《科技日報》,2014年11月6日。
責編/豐家衛(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