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融合式信息化管理的創新意義(3 / 3)

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突顯服務型政府轉變。“善治”的終極目標是政通人和的“善政”,在社會管理中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在目前我國社會主義的現實語境之中,即實現人民群眾利益的最大化。通過融合式信息化管理的具體治理,不僅需要當代信息化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而且需要管理人員的觀念轉變和服務能力提升,需要從事社會管理的公務人員能夠創新思維和素質。海陵區的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三級平台,從頂層設計入手,搭建起以區級指揮平台為塔尖,鎮街中端樞紐平台為塔身,社區基礎平台為塔底的三級社會管理工作平台;在工作思路上,頂層決策中以三級平台為樞紐就融合了“善治”與“網格化”等先進技術於科學管理理念,實現了服務型政府轉變。

單一性管理向多元化管理轉變。在服務型政府轉變過程中,充分發揮融合式管理的優勢,通過製度設計逐步把政府管理和社會管理、個人參與融合起來,個人、企業、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等群體都能夠通過信息網絡平台了解政府的工作動態,對政府的行政服務提供有益的建議,並有效地實現監督作用,從而進一步實現了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和群眾互助服務的相統一,促進了社會管理由單一性管理向多元化管理轉變。⑦

通過資源的相對融合,吸引了更多的社會組織參與到政府的社會治理平台中,借助非營利性組織和公民自身力量的嚐試,逐步形成了“管理—服務—自治—監督”四位一體的新型管理模式,實現社會管理的主體從一元向多元擴展,進一步維護了社會秩序的穩定。

推進反腐倡廉,打造廉潔型政府。通過社會服務管理信息三級平台為基礎的融合式管理,除了可以提升政府行政服務效率、促進政府服務民生工作的開展以外,還可以通過相對透明的信息化操作管理,推進反腐倡廉工作,進一步挖掘和動員民間力量通過公共信息平台實現對政府工作的監督,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政府腐敗行為的發生,有利於促進廉潔型政府的建立。在海陵區社會服務管理信息三級平台中,各級平台之間的信息溝通便形成了各級之間的監督與約束,同時,網絡信息技術傳播的快速性與開放性,使得更多的人民群眾能夠參與到社會監督中來,對於政府的社會管理監督工作意義重大。

城鄉一體化融合,推進城鎮化建設。社會服務管理信息三級平台為基礎的融合式管理,融合了信息技術與社會管理,而這種技術與管理的融合也成了當下現代化和信息化社會的文化趨勢,成了現代文明發展的重要方麵。這種融合的現代文化,實現了社會資源的整合。通過在社區和村組織中的基層平台建設,有效地融合了我國的城鄉二元對立狀態,把城鎮的相對現代化、信息化的服務和文化有效傳遞到村級組織之中,有利於加速村級組織的自我完善與發展,為我國的城鎮化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社會管理創新通過網格化等形式把基層與整體融合起來,把城鄉管理文化融合起來,實行一體化操作,有效地推進了城鄉一體化融合。

融合式信息化管理以融合式理念為基礎,通過網絡信息化平台建設為手段,通過在地方區域內實施信息化管理理順地方政府的社會管理,力爭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促進政府的“善治”。筆者以泰州市海陵區為例,通過對海陵區融合式三級平台建設,探索地方基層政府在社會管理創新實踐中的寶貴經驗,對社會管理創新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常州大學信息中心;本文係2013年泰州市社會發展計劃項目“基於三級平台的泰州融合式社會管理研究與示範”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②馬凱:“努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求是》,2006年第20期,第8頁。

③[美]珍妮特·V·登哈特,羅伯特·V·登哈特:《新公共服務—服務而不是掌舵》,丁煌譯,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3頁。

④曾正滋:“社會管理創新:基於公共治理的分析”,《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第1頁。

⑤泰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泰州調查隊:《泰州統計年鑒2012》,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年。

⑥俞可平:《治理與善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9頁。

⑦孫建軍等:“從‘管製’到‘服務’:基層社會管理模式轉型—基於舟山市‘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實踐的分析”,《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0年,第1頁。

責編 /韓露(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