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融合式信息化管理的創新意義(2 / 3)

泰州市海陵區融合式信息化社會管理實踐

海陵區位於泰州市的中心城區,現轄區內擁有3個鄉鎮,6個街道,1個省級工業園區,1個省級能源產業園,1個省級物流園以及1個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總區域麵積達300平方公裏,總人口數為50萬人。

近年來,泰州市海陵區按照中央、省、市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工作部署,以區、鎮、村“三級平台”建設為依托,推動融合式信息化社會管理創新,努力實現海陵區社會管理的“善治”目標。具體講來,主要分為三個層麵。

信息技術融合。目前網格化管理、雲技術應用、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和理論在各種信息化平台研究的推進與發展速度迅猛。海陵區融合式三級管理平台正是通過融合前沿性的信息和網絡技術,在信息化管理尤其是網格化信息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網格化管理是當下一種較為先進的管理模式,網格化信息管理對於政府來說,可以將行政區人為地細化,並通過信息網絡實現政府對社會管理方式和效能的提升,進一步加強政府對城市的管理能力和處理速度。

海陵區“三級平台”建設在網格管理化基礎上,建立起數字化管理信息係統,充分發揮了網格化管理的優勢。首先,在頂層區級層麵,區政府建立了中心“一體兩翼”的組織架構,力圖在全區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其次,在鎮街中間層麵,海陵區“三級平台”建設借助信息化手段,推進中心運行模式轉型升級,積極研發鎮街社會管理中心管理模塊,實現了區政府與區內職能部門和村(社區)全麵聯動。最後,對於社區層麵而言,海陵區以社區網格化建設為重點,著力提升基層社會管理水平。按照“社區管理、區塊管理、樓幢管理、單元管理、住戶管理”的五級精細化管理模式,全麵推進社區管理的網格化。⑤

管理理念融合。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社會服務管理信息三級平台為基礎的融合式管理在社會服務管理信息三級平台集智能化手段、物聯網、雲計算等先進技術既有前沿性,又具有轉化具體生產力的現實性。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的科學融合不僅技術上促進產學研的迅猛發展,而且在政府、企業、高校等管理行為之中,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

海陵區融合式三級平台的建設,融合了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有力推動了該地區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實現了資源整合、功能聚合和工作融合。提升了海陵區政府“善政”的高效率性,也實現了“善治”所達到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善治”社會管理創新理念在海陵區政府融合式信息管理的三級平台中得到了科學的闡釋。

管理形式融合。諸如公共管理、服務型政府、“善治”理念等創新管理路徑也在不斷創新。融合式信息化管理融合了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論,真正體現了社會管理創新的核心本質,提升了其社會管理的“善治”目標。俞可平教授認為“善治”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管理過程”,“善治的實現是政治製度的終極目的”。⑥在文章融合式信息化管理語境中“善治”,既包涵有“善政”的高效率,又兼顧了治理方式的多元化,並最終維護了人民利益或社會利益的最大化。

海陵區融合式信息化三級平台的建設,以融合現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為依托,通過信息化網絡技術,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體係。在社會監管工作中,通過網格化信息管理進一步完善對社會突發事件的監控,保障社會秩序的穩定;在社會服務工作中,海陵區通過建立起行政服務網上係統,逐步實現信息化三級平台體係的完善,並及時做好網絡信息係統的普及工作,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項目,激發了社會管理的活力與成效。

融合式信息化管理對社會管理創新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社會管理的複雜性和挑戰性日益提升,使得政府每年在協調利益衝突與維護穩定中的投入和花費的精力逐年提升,但社會矛盾和利益衝突未能有效緩解。這不僅對現有中國社會治理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還對我國的社會管理創新在實踐中帶來了重大的現實壓力。上文以泰州市海陵區融合式三級平台建設為例闡述的融合式信息化管理對於社會管理創新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建立信息化管理係統,突顯高效型政府轉變。鑒於社會管理工作資源分散的現狀,在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中,通過社會服務管理信息三級平台的建立和融合,可以有效整合分散於區域內各個部門的管理力量和資源,從而形成多種信息的集聚。在政府的社會管理中,橫向來看,通過“網格化”等信息技術基礎上實施信息化管理,實現了優化體製機製,提高社會管理效率。縱向來看,政府重點工作就是構建高效運轉的公共服務社會管理體係,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做好特殊人群以及流動人口的科學管理,充分發揮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三級平台的輻射作用,通過信息網絡聯係各相關單位,形成信息傳遞快速性、準確性,從而幫助各級政府及時有力地應對各種社會問題,最終實現服務管理效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