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文化建設中馬、中、西三者間的交融與整合
哲學文稿
作者:薑瑞林
【摘要】主流文化在實現“中國夢”過程中起著團結人心和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中國的主流文化建設不能全盤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更不能移植嫁接西方文化,隻能立足中國國情,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順應全球化背景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交融的趨勢,科學引導與係統整合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主流文化體係,培育出與“中國夢”新征程相匹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
【關鍵詞】主流文化 馬克思主義文化 傳統文化 西方文化 交融
【中圖分類號】B0 【文獻標識碼】A
主流文化是在一個社會中受到國家倡導的、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取起到主要作用的文化。毫無疑問,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國的主流文化。改革開放以來,國門逐漸打開,西方文化紛至遝來,傳統文化也隨著國家經濟崛起和民族身份意識增強而日益得到提倡。於是,在中華大地上,馬克思主義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共生共存,相互影響,且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和融入全球化步伐的加速而出現交融趨勢。①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和社會轉軌的關鍵期,前期積累的諸多問題及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需要立足時代精神和實踐需要從理論層麵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重新解釋。為此,需要順應馬、中、西三者交融的趨勢,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流文化前進方向實現三種文化的當代整合,構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培育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內涵與特征
在任何社會形態中,都有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之分,而主流文化則是在社會諸多文化形態中占據主導地位,能對其他文化起到整合和引領作用的文化。當前,我國的主流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吸收和整合中國傳統文化合理成分與世界文化優秀成果,體現時代精神、具有先進性和為人民服務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主流文化是我國的根本價值所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凝聚力源泉。社會主義主流文化既非盲目照搬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教條,也非全盤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更不是移植嫁接西方文化,而是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立足時代精神和現代化發展需要對馬克思主義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進程科學選擇、合理吸收和係統整合的結果,具有獨特特征。
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在科學發展中保持其先進性。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針,也是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核心和靈魂。馬克思主義不是理論教條,而是具有與時俱進理論品質的強大思想武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馬克思主義及其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相結合的係列偉大成果符合實踐與認識發展的基本規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對正確經驗和錯誤認識進行深刻的理論總結和認識升華的結果,既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也代表了更為先進的發展取向。②因而,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可以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能夠在前進的道路上結合不斷變化的具體形勢及隨時出現的新問題進行與時俱進的動態修正。
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具有整合與協調的文化品質。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形成是我黨運用大智慧,對多樣化和多元化的文化引導、協調、整合和提升的結果。任何一種文化都具有包容性,且越優秀的文化,其兼容其他異質文化並實現自身升華的品質就越突出。社會主義主流文化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國主流文化,並得到全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支持與信仰,正說明其具有傑出的整合性與協調性。社會主義主流文化正是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不斷與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文化等非主流的文化形態進行積極溝通、對話、理解和整合,包容並吸納古今中外一切優秀文化成果,才得以提煉出具有普遍指導和引領意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主流文化對其他異質文化進行整合與協調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拓展黨的群眾基礎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日益成為各民族、各階層、各群體民眾的價值共識,從而實現了最大限度的力量凝聚和最大範圍的身份認同。
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在動態發展中體現人的需要。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始終處於與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動態磨合中,不斷吸收和整合新的時代內容,始終保持與全球化的時代趨勢和轉型期的時代需要保持動態調整的發展步履。在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培育和發展過程中,那些符合改革創新需要的時代精神、有助國家統一的民族精神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科學精神被不斷融入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內涵體係之中。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核心價值無論如何不斷根據變化的實際動態更新其內容體係,其根本目的仍在於促進人的發展、嗬護人的生存和關照人的情感,即“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核心價值。③人的需要不僅分為不同的層次,而且處於不斷的發展之中。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民眾需要開始從基本的溫飽生存層次向更高的小康層次邁進,需要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圍繞人的現實需要動態調整其價值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