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性探析(2 / 3)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共23條,就全黨全社會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了全麵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2月24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工作,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

總體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始終被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重要而深刻的闡述。這些重要論述聚焦在為什麼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怎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問題上。此後,全黨全社會掀起了學習、宣傳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潮。

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闡釋

中國夢由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全球發展背景下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核心議題,體現出更強的時代適應性與指導性。

當今世界正在經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一方麵,全球化、信息化在不斷深化各國、各民族間的交流和合作,世界越來越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另一方麵,文明的衝突也呈現出更為複雜的形式,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陰謀從未熄滅。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發展麵臨著更多新的挑戰。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實現了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的跨越式發展,但是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有許多“硬骨頭”要啃,很多問題都浮出水麵,多種思潮翻湧,影響著社會的穩定。這就要求我們尤其需要在意識形態領域做出更為及時和適應性的調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國夢構築了價值共識,激發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二者在牽引互動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進步。習近平總書記以統領全局的高度明確提出中國夢並賦予中國夢新的內涵,通過中國夢的路徑選擇,中國人民明晰了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決心和責任心,堅定了全體中國人民合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

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多維解讀

通過以上對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兩條發展線索的簡要梳理,不難發現,“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相似的曆史邏輯,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對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重要論述,呼應了全國人民的期待,為黨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總的來看,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兩大重要維度,即目標維度和價值維度。二者相互協調,相互映襯,統一於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實踐當中。細化之,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者之間相關性主要在以下四個維度得以顯現。

話語闡釋:意涵張力。“中國夢”的提出為研究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更多新的視角,與此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注入也大大充實並拓展了中國夢的意涵範圍。

從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到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成功開辟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中國夢”作為奮鬥目標始終在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新形勢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性地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應用,也為中國夢賦予了更為廣泛深刻的意涵張力。作為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曆史境遇下所催生的最新成果,中國夢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具有時代特征的話語體係,同時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大眾化增添了現實可能性。中國夢更是對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話語回應,是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具體體現。總體來看,中國夢作為意涵豐富的話語單位,是時代政治智慧的凝聚,同時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內涵的大眾化、時代化、通俗化提供了廣泛而深刻的話語參照。

主體解釋:價值空間的開放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了現階段人民權益的“最大公約數”,十八大報告中的24字倡導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豐富而立體的主體價值解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麵的價值體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則強調了社會層麵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從公民個人角度進行價值概括。“三個倡導”這一凝練的表述,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通俗化、大眾化、具體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麵“三位一體”地進行了價值空間的整合,將馬克思主義的共通性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性作了充分結合,無論從國家、社會還是個人層麵來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中國夢”的順利實現都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