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兩個武器”如何緊密結合(3 / 3)

第三,總結失敗教訓尋求“精神武器”指導武裝。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和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標誌著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從自發鬥爭階段發展到了自覺鬥爭階段,無產階級從“自在階級”變成了“自為階級”。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使無產階級認識到資本主義剝削製度的本質,認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和肩負的偉大曆史使命。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使無產階級團結起來,組成為階級,通過革命鬥爭,推翻資本主義製度,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最終實現整個人類的徹底解放。這時的無產階級在政治上已經是一個成熟的階級了,他們明智地選擇以馬克思主義來指導和推動自身的鬥爭實踐不斷前進。

第四,在“精神武器”武裝下進行不懈鬥爭。自從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的科學綱領誕生以來,《共產黨宣言》就成為每一個有覺悟工人的必讀書目,他們在閱讀中獲得啟發,受到教育,提高覺悟,激發鬥誌;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弄清道理,感悟世界,拓寬眼界、辨明方向。在馬克思主義這個精神武器武裝之下,工人階級無所畏懼地向前奮鬥犧牲,奪取革命的勝利,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現實。

第五,推動“精神武器”與時俱進豐富發展。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勇往直前不懈奮鬥,以自己實踐中的開拓和創造,推動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的革命曆程來說,就是不斷以自己偉大的創造性實踐極大地豐富著“精神武器”的理論寶庫,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治黨治軍治國新闡述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指引著中國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取得勝利。

“兩個武器”緊密結合雙向路徑的實踐啟示

“兩個武器”密切結合雙向路徑以群眾史觀理論為重要中介。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作為社會成員的大多數,他們是創造社會曆史的決定力量。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兩種曆史觀的對立,唯物主義曆史觀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出發,堅持群眾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唯心主義曆史觀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出發,堅持英雄史觀,認為曆史的創造者是少數英雄人物。

對於人們曆史活動的作用及其性質,如果我們從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性和具體過程,整體性及人與曆史的不同層次關係來考察,必然發現在創造曆史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不是少數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眾。因為人類曆史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曆史的根本性變革是靠他們推動的。

雖然人民群眾創造曆史的活動也要受社會曆史條件製約,但正是從這裏著眼,馬克思主義與人民大眾在本質上、內涵上密切相關,內在統一。尤其在今天實現民族偉大複興的實踐中,我們無論是離開了馬克思主義這一“精神武器”還是離開人民群眾這一“物質武器”,最終的結果都將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變成癡人說夢。

“兩個武器”密切結合雙向路徑成為無產階級政黨誕生的普遍規律。在無產階級政黨誕生發展史上,從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產生,到東方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創立,都是通過“兩個武器”密切結合的雙向路徑實現的。共產主義者同盟原為正義者同盟,其誕生是在他們通過實踐的反複比較選擇,同意接受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前提下得以創立,馬克思主義也是在接受了正義者同盟的比較選擇鑒別基礎上才被工人階級組織正義者同盟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的。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也不例外,是把已在政治鬥爭中初步顯露力量的中國工人階級和當時在中國初步傳播的馬克思主義,作為“兩個武器”,並在五四反帝反封建運動的鬥爭烈火中被相互看中而密切結合起來,從而產生中國共產黨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多年來,我們始終在堅持“兩個武器”密切結合的雙向路徑上,不斷推進著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發展,也不斷推進著人民事業的奮勇前進。

“兩個武器”密切結合雙向路徑以群眾路線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為經典案例。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這一觀點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把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這一優良傳統作為自己永葆生機活力的傳家寶,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認識方法和領導方法。一個群眾觀點,一個群眾路線,把馬克思主義和人民大眾緊密的連在一起,使馬克思主義獲得取之不盡的“物質武器”,使人民大眾獲得戰無不勝的“精神武器”。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九十多年光輝曆程中,在艱難曲折的探索曆程中,反複印證的,就是“兩個武器”是否密切結合,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否走雙向路徑。密切結合得好,雙向路徑通暢,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事業就燦爛輝煌、凱歌高奏。我們黨近年來開展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及延展深化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雖然主要是在領導幹部中進行,但在本質上說,都是以鮮活生動的實踐為範例。

一方麵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提高人民群眾掌握曆史命運履行曆史使命的思想覺悟和行動自覺,讓人民群眾更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武器”;另一方麵,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深入群眾頭腦,武裝群眾,變成物質力量,實現馬克思主義把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當做“物質武器”的崇高任務。有效地推動“兩個武器”密切結合,就能產生巨大的社會發展力量,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不竭動力,全麵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為人類社會科學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分別為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講師,雲南師範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教授;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接受理論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的部分成果,項目編號:11XKS006)

【注釋】

①⑤《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頁,第52頁。

②④⑥⑦《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頁,第550頁,第11頁,第382頁。

③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頁,第231頁。

⑧⑩《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頁,第41頁,第315頁。

責編 /韓露(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