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隨著其唯物主義、共產主義思想的確立,他自覺自願地站到勞苦大眾的立場上,有力揭露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發財致富的秘密,推動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認識了自己的崇高地位和偉大使命,為人類社會的徹底解放找到了堅實可靠的“物質力量”。
恩格斯在中學時對文學名著中的英雄浮士德等也給予了熱烈的讚揚,在《我看到遠方閃爍著光芒》的詩篇中反映出他對不畏強暴、追求光明與自由以及為人類而獻身的精神有著強烈的心靈共鳴;在17歲時就對工人階級生活狀況寄以深切同情:“我很想在你們家中看到你們,觀察你們的日常生活,同你們談談你們的狀況和你們的疾苦,親眼看看你們為反抗你們的壓迫者的社會統治和政治統治而進行的鬥爭。”⑦沒有這種誌向是不能成就偉大事業的。
第二,“沿著陡峭山路攀登”實現人類思想史上偉大革命為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謀解放。立下誌向重要,堅持不懈地為誌向的實現而執著奮鬥同樣重要,因為必須探尋科學的真理,創新偉大的學說和思想體係。在努力求知的道路上,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的教育經曆雖然不同,但都是刻苦勤奮的典範。
馬克思在學校讀書時異常用功,大學畢業時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他進入大學後頭兩個學期所獲得的大量知識,按當時學校裏點點滴滴灌輸的方法,就是二十個學期也學不完;他甚至因過度用功而病倒,而在生病期間還把黑格爾的哲學著作從頭到尾地研究了一遍,到二十歲時,當時那些有名的學者們就承認大學生馬克思已經具有卓越的才智和淵博的知識了。
恩格斯則以持之以恒的刻苦自學獲得了淵博的學識,他憑借中學時代打下的較好的外語基礎,利用在不來梅商行實習時需要處理大量來自世界各國的多種文字書寫的商業信函的機會,很快掌握了多種外語工具,憑借外語工具如饑似渴地學習各種知識,努力用人類優秀文化成果充實自己,汲取智慧和力量。這種精神推動他們去創造那種能把無產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的偉大理論。
第三,開展啟發教育工作使無產階級意識到自己作為“物質武器”的偉大使命。1850年和1851年,馬克思在大家的要求下,在倫敦共產主義工人教育協會開設了一個政治經濟學講習班,講述在《資本論》中所闡明的理論。他講授方法適合工人要求,先簡明扼要地提出問題,然後作出詳細的解釋,並竭力避免使用工人不懂的語言。這就讓聽課工人較好地領會和接受了馬克思的思想,提高了對無產階級曆史使命的認識水平。他們都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注重通俗表達的要求,寫下了被譽為工人階級的“聖經”、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書”之類的許多著作,為武裝工人階級奠定了基礎。
第四,不斷豐富完善“精神武器”以正確引導“物質武器”履行崇高使命。在馬克思主義誕生及其以後的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都以極其嚴肅科學的態度對待他們自己創立的學說。
一方麵,對先前業已發表的曆史文獻,他們適時作出解釋、評述和補充,以完善和豐富原有的理論認識和科學發現。即使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誌性著作《共產黨宣言》,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其的態度也毫不例外,曾在1872年德文版的序言中就有:“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如果是在今天,這一段在許多方麵都會有不同的寫法了。……對於社會主義文獻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來是不完全的,因為這一批判隻包括到1847年為止;同樣也很明顯,關於共產黨人對待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的論述(第四章)雖然在原則上今天還是正確的,但是就其實際運用來說今天畢竟已經過時”⑧這樣的論斷。態度之坦誠,觀點之鮮明,精神之嚴謹,對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掌握科學理論武裝自己具有重要意義。
另一方麵,對新的著作依然保持始終如一的嚴謹,努力做到好上加好,精益求精。馬克思曾講過:“我不能下決心在一個完整的東西還沒有擺在我麵前時,就送出任何一部分。……在它們沒有完整地擺在我麵前時,不拿去付印。”⑨的確,精益求精地完善發展馬克思主義,才能把最好的東西奉送給工人階級,實現他們作為物質武器的曆史使命。
第五,永遠尊崇“物質武器”的最高權威。“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⑩,曆史的事實確實如此,“自從階級產生以來,從來沒有過一個時期社會上可以沒有勞動階級而存在的。……但是有一件事是很明顯的,無論不從事生產的社會上層發生什麼變化,沒有一個生產者階級,社會就不能生存。因此,這個階級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必要的,雖然會有一天它將不再是一個階級,而是包括整個社會”。這啟迪我們把馬克思主義與人民大眾緊密結合的醒目坐標和認知底線。
關於實現“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的主要環節。“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是無產階級在探尋“自己解放自己”道路過程中總結經驗教訓尋求科學理論指導的結果。從邏輯演進上看,該過程可以分為幾個環節。
第一,無產階級為改變自身處境而鬥爭。被馬克思主義當作“物質武器”的無產階級由於被壓迫被剝削的階級地位,他們為爭取自己權利的鬥爭是必然的和長期的,從產生之日便開始了。初期的鬥爭被稱為自發鬥爭,這個時期的無產階級被稱為“自在的階級”。在自發鬥爭階段,無產階級盡管受盡剝削壓迫,但工人們還沒有認識到受剝削受壓迫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製度,而把機器的使用當作他們貧困的原因,認為工廠是壓迫工人的地方,他們還不善於把機器和使用機器來剝削工人的製度區別開來,所以鬥爭是自發的、沒有組織的和孤立的,是一種本能的反抗行為。鬥爭主要采取搗毀機器、焚燒廠房、毆打廠主等原始形式。此時的無產階級在政治上還是一個不成熟的階級,是一個“自在的階級”。
這種鬥爭,盡管隻是對準個別資本家,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和生活條件,但表現了工人群眾的直接經濟要求。這是近代工人運動的開端,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經濟利益根本對立的必然結果,也是工人運動發展的必經階段,它對啟發無產階級覺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是“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認知實踐基礎。
第二,無產階級鬥爭水平提高到組織高度。在無產階級的自覺鬥爭階段,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由自發的分散的鬥爭發展成為有組織的聯合行動。工人搗毀機器的鬥爭實踐帶來的是資產階級的血腥鎮壓,並不能阻止機器的越來越廣泛采用,現實進一步教育了無產階級,也使他們認識到,必須改變反抗的形式。他們進而采取罷工、政治示威、遊行、議會鬥爭和武裝起義等鬥爭手段。這時,無產階級已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曆史舞台,展開了政治鬥爭,他們鬥爭的目標指向了整個資產階級,鬥爭的中心任務是武裝奪取政權。在長期的鬥爭實踐中,無產階級增強了階級意識,逐步認識到整個階級利益的一致性,從而加強了階級團結。在馬克思主義誕生前後,無產階級鬥爭水平達到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