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傳統民間藝術的生存策略(3 / 3)

其次,走產業化道路,創立品牌。有資料顯示,世界上每3秒鍾就能賣出一個芭比娃娃,每年其創造的銷售額達10億美元⑤,眾所周知,芭比娃娃嚴格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民間藝術,為何它能保持持久不衰的生命力,有學者指出,芭比娃娃現在賣的不僅僅是玩具,而是公主夢,實際上就是走的產業化的道路。我國在曆史的長河中創造了很多品牌,但是據資料顯示,在原有的1600家老字號的企業中,能維持生存的大概在70%左右,虧損嚴重而麵臨倒閉的大概是20%,效益不錯的也隻有10%⑥,所以現在打造百年企業成為了不少企業的願景。赤裸裸的數字讓我們重新審視其內在的原因,與創新不足、市場開拓力差、人才缺失、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都有極大的關係。就米塑而言,想要擺脫現在的困境,促進自身良性的發展,就要從產業化之路出發,具體而言,就是生產規模化、分工精細化、經營市場化、產品多樣化、價格合理化,從而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要,贏得市場。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場空間擴大、市場影響力加大時要適時樹立自身的品牌並做好品牌認證。

第三,對工藝與原料進行創新。文化創意產業核心就是創新,米塑要想發展也要創新、與時俱進,具體而言就是工藝和原料的創新,即采用一些新的原料和先進的工藝替代以往以米粉為原料、手工製作的工藝。當前,能夠替代原有的材料而製作米塑的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搪膠,該原料主要是製作公仔的玩具材料,一般都是空心的,有時也有實心的,這種原料唯一的不足就是成本較高;二是粘土,粘土由很多種類,主要製作人偶的模型,由於粘土在高溫下很容易成型,所以成本相對較低。原料的更新帶動了製作工藝的更新,再製作米塑時就可以采用機器批量生產的方式,這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節省了成本,為走產業化道路提供了便利。

第四,挖掘深層次的文化價值。傳統民間藝術的形成和發展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文化積澱,但是如前文所述,現當代的年輕一代追求刺激,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但是對傳統民間藝術卻十分的“不感冒”,表現出漠不關心,甚至是抵觸,認為傳統民間藝術是古板、落後的代名詞。因此,為了使傳統民間藝術蓬勃發展,要從多個層次挖掘其內在的文化價值,賦予其全新的理念和內涵,滿足現當代年輕一族對傳統民間藝術的期待。比如,可以抓住國家大事件或者是社會熱點事件進行創作,這樣既延伸了其內涵,同時能贏得作為主要消費群體的年輕一代的喜愛和追逐。

第五,積極推進市場化的實踐。實踐出真知,走產業化道路的最主要的出口就是市場化,前文提到,阻礙傳統民間藝術發展的因素就是市場化進程緩慢,而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很強的整合性,它可以對資源、市場、文化、工藝等要素進行整合,打造一支規模化的產業鏈,運用成熟化的市場推廣機製進行全方位的推廣,賦予傳統民間藝術更高的附加值,使其具有更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從而與大眾的生活結合、融合在一起,走真正的產業化發展之路。

總之,文化創意產業是我國一項朝陽產業,國家層麵給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撐,傳統民間工藝的發展麵臨被邊緣化甚至消亡的尷尬境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走產業化發展之路是十分明智的選擇。本文中,在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簡單分析的基礎上,指出傳統民間藝術的現狀,並在此基礎上,以文化創意為架構和指導對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之路從有序開發、創立品牌、對工藝和原料進行創新、挖掘文化價值、推進市場化實踐幾個層麵進行重點的分析和探討,但闡述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這將在以後的學術研究中加以深化和拓展。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濮陽工學院;本文係2015年度河南省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原經濟區視域下的河南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5-GH-141)

【注釋】

①李魁:“基於創新視角的創意產業與創意經濟研究”,《蘭州學刊》,2007年第11期。

②鮑銘瑩:“創意產業背景下民間傳統手工藝的發展”,《中國美術學院》,2009年5月。

③鍾彬:“文化產業背景下的村落民間藝術轉型研究—以湘西德夯為例”,吉首大學,2013年6月。

④張鵬輝:“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鈞瓷造型設計的創新研究”,華東理工大學,2013年12月。

⑤李亞薇:“文化創意產業視角下的城市發展—以北京市和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例”,《特區經濟》,2012年第11期。

⑥呂青,吳妍妍:“基於文化安全視角下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保護與傳承”,《貴州民族研究》,2012年第2期。

責編 /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