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民間藝術—溫州米塑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傳統民間藝術多種多樣,為了更好地對文化創意產業結構背景下的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進行論述和研究,提高問題的針對性,本文選取了溫州米塑作為個案對我國傳統民間藝術進行分析。
溫州米塑概述。溫州米塑又稱為粉塑,以南方稻米為原料,製作成為各種各樣的花果、人物、鳥獸等造型,米塑起源於何時無法考證,但據資料記載,在清朝中葉的時候溫州米塑就已經產生,當時的米塑師傅一般將米塑做成壽桃的形狀,寓意為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米塑按照功能一般分為可食用的米塑及用於收藏的米塑,可食用的米塑,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食用的,在溫州的一些農村,逢年過節的時候,一般會製作或者購買一些米塑食用;用於收藏的米塑,簡單的理解就是觀賞性的米塑,最常用的就是作為烹飪裝盤時的裝飾用。由於米塑原料是米,隨著時間的推移,米塑可能因為長時間的風幹會縮水或者表麵風化,影響了觀賞價值,因此,一些米塑製作者對米塑的材料進行了改進,使米塑從單純的烹飪裝飾中脫離出來,成為一種獨立的米塑藝術品。米塑的色彩一般較為鮮豔,多以紅、藍、黃等色彩進行著色,這與大眾對生活中對延年益壽、人丁興旺、招財納福等基本生活需要和世俗相交疊,正是這種色彩的意識,使的米塑具有了明快、熱鬧、絢麗的特征。
溫州米塑的現狀。不可否認,溫州米塑發展曆史悠久,但隨著現代化及國際化進程的加快,這一傳統民間藝術也遭受到了衝擊:首先,年輕一代對米塑藝術認同感缺失。現在的年輕一代,特別是80後、90後,甚至是00後,他們出生在信息化的時代大潮中,身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加之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國外一些新的文化不斷湧入國內,使他們應接不暇,對於傳統的米塑藝術他們無暇顧及,甚至有一些人認為米塑藝術代表著古老,是無法與他們現代的生活融合的。其次,缺乏繼承人,傳統民間藝術無人傳承是傳統民間藝術消亡的最主要原因,就米塑藝術而言,米塑藝術製作工藝相對複雜,需要深厚的功底,目前會製作米塑的民間藝人逐漸年老,而年輕一代又對這一民間藝術不感興趣,認為它沒有學習和傳承的價值,不能作為謀生的手段,這就直接導致了繼承人的斷層,久而久之,這種民間藝術就會消亡。第三,對米塑需求少。米塑這種民間藝術,在當代的背景下,隻是在農村的某些地方,有重大節日的時候才會出現,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米塑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消亡。
文化創意產業結構背景下米塑藝術的發展
米塑作為溫州的傳統民間藝術,在其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地域性、傳承性、多樣性等各種特征,對於研究溫州地區的民俗、民風具有極大的價值,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對像米塑這種傳統民間藝術的保護,但我們看到隻是靜態的保護,在增強其生命力持續發展上缺乏動態的進展,即便進行動態的開發,也存在著開發力度不夠、缺乏規劃、缺乏品牌的延伸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不利於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反而阻礙了其發展。在對溫州米塑自身的功能和價值進行簡單分析的基礎上,我們依托文化產業結構背景,提出一些發展的措施。
米塑的功能與價值。米塑作為溫州地區存在的傳統民間藝術,發展曆史悠久,並且延續至今,必然有其獨有的功能和價值。首先,米塑有審美的功能與藝術的價值。米塑藝術作為溫州地區的傳統民間藝術類別,雖然在當代被大眾所逐漸遺忘,但是不可否認,它依然有一定的功能和價值,比如,米塑的色彩、造型、故事的寓意等等能夠滿足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同時也可作為收藏品進行居家裝飾,在溫州現在的婚宴上,依然要擺放“龍鳳三堆”,可見米塑依然有一定的價值。其次,米塑有經濟的功能和社會的價值。米塑作為民間工藝品完全可以被開發,比如作為溫州旅遊的紀念品,由於米塑帶有溫州地區獨有的文化特色和寓意,當代對米塑的製作的專業藝人的減少,米塑反而成為了一種稀缺品,對其進行科學開發,既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又能傳播傳統的民間藝術,具備經濟的功能和社會的價值。第三,米塑有教育的功能和文化的價值。米塑的創作並不是憑空的捏造,而是取自於古代的典籍,每一組、每一個米塑作品都在給大眾傳達一個故事,有一定的寓意。因此,可以借助米塑對溫州地區乃至我國的文化進行傳播,對大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倡導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從這個層麵來說,米塑具有極高的教育功能和文化的價值。
米塑藝術的發展之道。為了促進米塑這種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必須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首先,要對米塑藝術進行有序的開發。米塑作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民間藝術,一直以來政府層麵都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和保護,但前文提到,要想使這種藝術得到可持續發展,隻是靜態的保護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須對其進行合理的開發,具體而言就是對其外觀進行創新設計。目前我國的大多數傳統民間藝術從設計到最後的生產都基本上停留在古老的、略顯滯後的手工工藝上,這種傳統的民間藝術與現當代發展迅速的社會之間很難融合,要想與整個社會發展同步,設計創新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在這方麵,我們可以參照日本的做法。日本作為地域文化濃鬱的國家,有很多傳統的民間藝術,日本在對這些傳統的民間藝術進行設計時,綜合了國內與國際潮流,使藝術風格兼具現實和浪漫主義色彩,滿足了大眾的審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