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傳統民間藝術的生存策略(1 / 3)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傳統民間藝術的生存策略

曆史與文化

作者:段靜

【摘要】我國民間傳統藝術具有悠久的曆史,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少民間傳統藝術逐漸消失,而文化創意產業自身所具備的創新性、整合性及其所帶來的高附加值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帶來了契機。文章主要在文化創意產業的大背景下,以具體的個案進行分析,探討我國民間傳統藝術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 民間藝術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J523-F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傳統民間藝術源遠流長,具有悠久的曆史,各地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出了各式各樣的民間藝術,如陶瓷、剪紙、根雕、木版畫等等。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進入到信息化社會之後,大眾被各種新鮮事物所吸引,傳統民間藝術麵臨著邊緣化的尷尬境地,當前我國政府及民間組織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提出要大力保護民間傳統藝術,但我們看到保護隻是靜態的對其表麵進行保護,而不是真正的提高傳統民間藝術在當代社會的生命力①,使其在脫離保護的前提下也能更好更持續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我國一種新的產業發展模式,具有創新性、整合性、高附加值以及傳播速度快等優勢,傳統民間藝術經曆了漫長的發展曆程後,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遭遇了被邊緣甚至消亡的尷尬,要想使傳統民間藝術保持活力繼續發展,走文化創意產業之路是當下明智的選擇。

文化創意產業概念的界定及特征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種外延和內涵都十分豐富的產業業態,雖然經曆了半個多世紀的曆史,但目前為止國內外的學界和業界對其依然沒有統一的界定,查閱資料發現,不同的國家根據國家的地域、文化、戰略、體製等的不同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了界定,美國從市場的權益和知識的內容作為出發點,將文化創意產業稱之為版權經濟或者娛樂經濟,英國從策劃者、設計者、創造者角度出發提出創意產業概念,日本關注數字類產品的文化的內容,提出了內容產業的概念②。產業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形成的,比如第一、二、三產業的劃分和界定就是根據生產力而直接劃分的。當前國內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界定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學者厲無畏的界定,他將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進行對比分析,他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是二者的結合,促進不同的領域、層次、行業間的合作和重組③;另一種是學者金元浦的界定,認為創意產業是以創意為核心,向大眾提供藝術、文化、娛樂產品的一種新興產業④。結合上述觀點,本文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是以創意為核心,以文化為基礎,以技術為手段對文化資源進行相關的整合與開發,從而生產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新的產品和服務的產業業態。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在該部分,主要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特征進行簡單的分析:第一,具有較高的知識聚集性。文化創意產業與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因此表現出了較高的智能性、知識性和較廣的應用性,比如電影,當代電影的創作基本上都是通過廣電技術、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完成,最後通過知識含量較高的傳播手段進行傳播。第二,具有較高的價值增值性。一般認為,商品的價值由商品的使用價值及觀念價值兩個部分組成,文化創意產業因為以創新為核心,在創作的過程中融入了更多的創意,在商品上疊加了附加值,注重觀眾的體驗和感受。第三,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經濟、科技等社會各個層麵融合的產物,它在發展的同時又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可以輻射到社會的其他層麵,從這個角度來說,又具有較強的輻射性。第四,具有與時俱進性。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創意、創新,這種理念層麵的創意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它與科技、與新興事物緊密相連,具有換代速度快、更新頻率高等特點。

製約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因素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至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略顯滯後,該部分主要對製約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因素進行一定的分析:

首先,缺乏文化淵源。文化創意產業以文化為基礎,沒有文化作支撐,文化創意產業將無從談起,就我國的文化現狀而言,我國不缺文化創意產業的文化層麵的支撐,缺的是通過什麼樣的渠道和方式將我國悠久的文化進行挖掘、整合、創新和傳播。其次,缺乏民族特色。我們知道,文化創意產業起源於西方,雖然我國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過程中有著我國的特色,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推進,加之我國在發展文化創意起步較晚、發展不是很成熟,很容易受到國外的影響,在內容、形式、發展軌跡等方麵都缺乏民族特色。第三,缺乏專業人才。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形態,在我國發展還不成熟,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經濟、科技的高度融合,對人才的要求較高,而目前我國缺乏這種既懂市場又懂文化的複合型高端人才,人才的缺乏製約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如何培養既有現代創意設計,又具有本土的文化背景的人才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