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有文化自信亦要警惕複古主義思潮(2 / 3)

大陸新儒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大陸自發形成的一種儒家學派。“現代新儒家”主要指當前的港台儒家學派。他們承襲了第一代新儒家的衣缽,大都注重學理義理的梳理,對於西學的態度非常積極。不少現代新儒家大師的最大成就就是所謂的“儒學西化”。客觀上看,由於西方傳統思想已經在現代西方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解構,因而這種用西學解釋中學的方法也就遭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此外現代新儒家大多注重在書齋裏用功,其學問晦澀艱深,非專業人士無法領會其要義,普通民眾難以接納領會。台灣近些年雖有“王財貴”等在民間推行“少兒讀經”,但是島內“去中國化”的政治波瀾讓台灣新儒家有限的實踐活動也受到了牽製。

港台新儒家的學術影響力較為深遠,但他們重視的是宋明理學中的陸九淵和王陽明的“心性之學”,走的是宋儒的路子。而大陸新儒家雖有派係之分,但大都要複歸正統的“程朱理學”,他們更尊崇漢儒。因而二者之間在學術義理上有較大分歧。所以,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港台新儒家對大陸儒家的影響都有限。由此而言,研究儒學複興思潮要研究在當前中國影響最大的儒家學派,也就是大陸新儒家。

大陸新儒家思潮的內在特征分析

大體來說,目前尤其需要關注的大陸新儒家的特點主要有三個。首先,大陸新儒家主要指以蔣慶為代表的“政治儒學”派。除此之外,還有幹春鬆和唐文明為代表的學術儒家派以及“王財貴”為首的民間讀經派。另外,以方克立為代表的紅色儒家在儒學界的影響也很大。學術儒教派和政治儒學派觀點有很多共通之處。當然彼此之間也存在相當大的分歧。“民間讀經派”側重於在實踐上推行儒家理念,他們更多地得到了港台儒家的支持。方克立為代表的紅色儒家始終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觀察和解釋人生和社會現象。這在中國文化、人格修養等方麵取得了顯著成就。正是因為大陸儒家學派間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我們在批判儒學複興思潮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有所區別。

特點之二表現為,大陸新儒家注重身體力行,也就是所謂的“起而行”。立足於實踐以推行儒家理念,讓儒學觀念深入人心,這是當前大陸新儒家最顯著的特點。目前大陸儒家各派均利用各種機會發揚推廣儒學。學術儒家主要利用各級高校和科研院所來搞“國學班”或“儒學院”。“民間讀經派”主要走世俗化路線,他們利用當前中國民間注重“早教”的特點,在兒童中推廣儒學啟蒙。學術儒家和“民間讀經派”都比較重視儒學思想中的文化因素,政治觀點較為中立。

然而在大陸儒學思潮中占主流的還是政治儒學派。而這一派的最大特點就是具有強烈的政治訴求。他們打著複興儒學的旗幟,利用各種渠道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正如方克立所言:“主張複興儒學的人絕不是淡化而是在極力強化意識形態,他們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采取主動進攻的姿態,同時也充分暴露了其思想主張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性。”③一些極端文化保守主義者首先批判當前中國的文化思想。他們將馬克思主義與西方自由主義思想一同斥之為劣等文化,要以儒學思想的普世化對抗西方的普世價值觀。在政治製度上,他們質疑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合法性,設計了一套“儒式虛君共和”和“儒家議會三院製”的憲政製度,提出要“儒化共產黨”。④意識形態上,要用孔孟之道代替馬列主義;文化教育上,將四書五經納入必修課程;官員任免上,以是否符合儒家規範作為考核標準,如此等等,總之就是要以“儒化”對抗“西化”。有學者將這種激進的“儒化中國思潮”稱之為“文化保守主義中的極右翼思潮”。雖然在大陸新儒家思潮中,政治儒學派影響力最大,但是因為其激進的政治主張和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在知識界也遭遇到了四方詬病。以方克立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者先後發表多篇文章對其觀點進行了客觀的分析,並進行了有理有據的批判。

第三個需要關注的特點就是,大陸新儒家的宣傳運作方式非常有效。善於利用各種手段為自己儲備社會資本。他們非常認同杜維明講的“一定要儲備社會資本,重視雜誌、報刊、學術論壇這些不能量化的東西”的觀點。目前,新儒家興辦的報紙雜誌在國內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影響能力。知名的儒家網站有“儒學聯合論壇”和“儒家網”。此外大陸新儒家與當前國內的一些西學研究者展開了積極交流與合作。中學與西學之間的這種積極的交流與對話,是目前大陸新儒家的一個重要特點,借助這種方式,大陸新儒家的影響力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總體而言,注重實踐性、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性以及善於利用各種宣傳手段,是目到大陸新儒家最突出的幾個特點。對於儒學複古思潮中呈現出來的這些特征,一方麵我們要進行具體的辨析;另一方麵對於複古主義思潮中的極右翼勢力,要保持高度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