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53年後黨對階級關係認識變化影響因素探析(3 / 3)

如果說1956年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的表態關注的是國際層麵的階級鬥爭的話,進入1957年後,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更加關注國內的階級關係與階級鬥爭問題,因為受匈牙利事件的影響,國內“有成千上萬的人上街,去反對人民政府”。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發表《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的講話,將國內的矛盾分為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而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屬於人民內部矛盾。此時,黨內對新中國階級關係與階級鬥爭的認識仍然是相對審慎的,因為在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看來匈牙利事件對中國的影響不過是“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甚至認為匈牙利事件可以壞事變好事。但是,隨著社會各界圍繞《如何》而展開的討論以及“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日益高漲,一些尖銳的批評更像是對社會主義的攻擊,毛澤東認為這“暴露了一部分人的麵貌”。5月,毛澤東起草《事情正在起變化》一文,將黨內整風運動擴展至黨外,準備清除“右派毒草”。6月8日,毛澤東指出右派反動分子正向工人階級和共產黨猖狂進攻,要求組織力量堅決反擊,否則有重演“匈牙利事件”的危險。7月,毛澤東進一步指出與資產階級右派的矛盾是敵我矛盾,而非人民內部矛盾。至此,受匈牙利事件的影響,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實質上已經將工作重心轉向階級鬥爭,並且逐漸混淆了人民內部矛盾與敵我矛盾的界限。最終,黨的八屆三中全會否定了八大關於社會主要矛盾的論斷,認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是社會主要矛盾,為這一階段黨對國內階級關係認識的轉變蓋棺定論,並對之後的新中國曆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總之,“新稅製”事件與斯大林去世所引發的一係列連鎖反應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黨對國內階級關係與階級鬥爭問題的認識,致使新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遭遇挫折,走了彎路。在堅持馬列主義的正統地位方麵,中共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如能在此基礎上正確把握不同發展階段的階級關係與主要矛盾,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將最大程度地避免挫折與彎路。

(作者分別為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山東大學政治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人員,中共煙台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室講師;本文係山東大學基本科研業務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14GN020)

【注釋】

①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1984》,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84年,第417頁。

②⑦⑧薄一波:《若幹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2008年,第164頁,第167~168頁,第166頁。

③張培田主編:《新中國法治研究史料通鑒》(第6卷),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7197頁。

④《新華月報合訂本》,1959年11月、12月號,第162~163頁。

⑤⑥劉國光等主編:《1953~1957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財政卷》,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0年,第389頁,第393~394頁。

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3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版,第458頁。

⑩《毛澤東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4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4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第251頁,第301頁。

侯鳳箐:“1956年匈牙利事件與東歐劇變”,《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6年第5期。

袁南生:《斯大林、毛澤東與蔣介石》,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45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第22頁,第320頁,第455頁,第496~497頁,第543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9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第241頁,第574~575頁。

《毛澤東選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23頁。

責編 / 於岩(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