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領導下的文藝是同源同質的,由革命文藝到社會主義文藝不僅是文藝的繼承,也是文藝理論與實踐的豐富發展
不同時期文藝指導思想的同源同質性。文藝的人民性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一個重要內容,“勞動創造美”是馬克思對勞動人民藝術創造力的最有力判斷。馬克思在1842至1843年間就論斷了報刊出版物的“人民性”問題,他指出隻有人民才是作者“資格”的唯一評判者,突出了人民在文化行為中的主體性地位。列寧在後來對馬克思文藝理論的人民性思想做了進一步發展,他在1905年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的寫作要“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的主張⑩。十月革命以後,則正式提出“藝術屬於人民”的文藝理論思想。
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也始終將人民群眾視為推動曆史的前進者,樹立了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的曆史觀,《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裏明確了文藝創作的人民主體性思想,這與毛澤東視人民為“曆史的創造者”的曆史觀始終是一致的。72年之後,中國的改革開放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如火如荼,此時習近平通過《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依然貫穿了文藝應以人民為主體的精神,同樣是把人民群眾在文藝創作中的主體地位置放到了一個非常的高度,表現出習近平和毛澤東兩位不同曆史時期的領導人對文藝工作認識的高度一致性及其文藝理論思想的同源同質性,體現了黨在不同曆史時期及社會發展階段文藝路線的延續與銜接。
文藝工作指導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習近平和毛澤東兩位不同曆史時期的領導人對文藝工作認識的高度一致性也在表明了另一個問題,就是習近平對毛澤東文藝理論思想的繼承。這種繼承也是黨領導下的文藝工作最基本、最核心的一個問題:文藝要為什麼人服務以及怎樣服務的問題。在這個層麵上,黨領導下的文藝路線始終如一,從沒有偏離應有的方向,無論是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革命文藝,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社會主義文藝,文藝都必須服務人民群眾,都必須以人民群眾及其生活為創作的根源。然而,文藝的時代性決定了文藝創作必須依時代變遷、社會變化及形式需要而與時俱進,習近平對毛澤東文藝指導思想及其理論的豐富發展不僅是文藝規律的必然,也是社會變化的必然。習近平的《講話》內容在兩個層麵上進行了擴展:第一是文藝創作內涵的豐富。毛澤東在《講話》中就指出文藝能夠作用於政治,這與當時反法西斯戰爭的政治形式自然有關,與整個民族的關注重心都在政治有關。而在當前,文藝依然不可脫離政治要求而存在,但文藝創作的革命性與政治性在比例上已經大為降低,轉而突出為對社會效益、對時代精神的促進與倡行。習近平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就大大豐富了文藝創作的內涵,其所產生的社會效益也就遠遠超出了政治與革命的目標。第二是文藝創作要求的提高。《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毛澤東針對文藝工作者的要求基本上體現為三個層麵:一是立場問題,二是態度問題,三是工作問題。再看習近平的《講話》內容,針對文藝工作者的要求不僅涵蓋了這些方麵,還談到了文藝創作要出“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優秀作品,不僅有數量的要求,也有質量的要求;不僅有思想性的要求,還有審美性、藝術性及觀賞性的要求;不僅有中華文化精神的要求,更有體現中國當代價值觀念的要求,這就使得文藝創作在新的曆史時期要比革命鬥爭階段樹立起更加強大的責任心,懷有更為神聖的使命感,才能以文藝創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傾力傾為、盡心盡情。
(作者單位: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本文係2013年度四川省教育廳思想政治教育重點研究課題“獨立學院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CJS13-084)
【注釋】
①③曹光章:“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曆史命運”,國史網.
②習近平:“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北京青年報》,2014年10月16日。
④“毛澤東文藝思想與文化‘中國夢’”,中國作家網.
⑤“毛澤東文藝思想及其當代意義”,中國社會科學網.
⑥⑦“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人民網.
⑧李楊,黃晉太:“《習近平用典》中人民主體地位思想與意義”,《人民論壇》,2015年第8期,第11頁。
⑨“文藝工作者應該成為時代的先覺者”,光明網.
⑩《列寧論文學藝術》,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第71頁。
責編 /豐家衛(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