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啟示
首先,既要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內容,更要努力用其所蘊涵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推進這一事業的建設進程。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方麵要學其具體的道路、理論和製度等相關內容,另一方麵更要學其所蘊含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發展的前述曆程證明,貫穿於這一道路、理論和製度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指導性,是長久起作用的活的靈魂。堅持這一世界觀和方法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就能順利推進;離開這一世界觀和方法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就會遭受挫折。因此,我們要認真學習其蘊含的立場、觀點、方法,努力把這一活的靈魂運用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來。
其次,以開闊的視野和寬廣的胸襟,學習借鑒其他國家與地區的經驗教訓,切實使我們成為學習型的國家和政黨,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無數鐵的事實證明,封閉的結果隻能是思想閉塞、眼界狹隘和愚昧落後。此外,我國還應努力營造寬鬆、規範、科學的製度和文化,在使我們真正成為學習型國家和政黨的同時,切實增強各方麵的創新能力。
再次,在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基礎上,切實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貴在準確把握其精神實質的基礎上,真正做到學深學透,切實用其來引領思想、規範行動、把握方向。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和製度,是在長期實踐中萃取出的精華,是贏得新勝利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並在此基礎上不動搖、不折騰、不懈怠,艱苦奮鬥、頑強奮鬥、不懈奮鬥,通過完成“四個全麵”戰略和“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第四,理論發展成果要想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必須有與之相關的製度、體製、機製的設計和改革作保障。正如鄧小平所強調的,製度問題是全局性、根本性、長期性的東西。因此,任何理論發展成果要想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都與相關製度、體製、機製的設計改革直接相關。雖然新世紀以來,我們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理論成果,但由於相關製度、體製、機製等方麵的設計與改革未能跟上,致使這些理論成果難以落實到位,從而也造成這其中的不少要求流於形式。因此,今後我們應對各種理論發展成果,須從製度、體製、機製上進行切實的設計和改革,積極營造相關條件與環境。
最後,通過“頂層設計”推進以權力監督製約為核心的政體改革,是解決中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問題和實現民族複興中國夢的關鍵。多年來的事實證明,以權力監督製約為核心的政體改革的滯後,已成為解決我國當前經濟社會中各種問題和實現民族複興中國夢的關鍵。然而,由於政體改革的複雜性、關聯性和配套性,需要高屋建瓴地統籌製定其改革方案。尤其應該注意的是,這一改革涉及權力和利益的深層次調整,倘若不進行“頂層設計”,一定會由於眾多利益群體的阻撓和反抗而使之無法推進。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出發,黨和政府曾一再強調,1978年以來發展和變化的成就靠的是改革開放,將來實現民族複興仍然要靠改革開放,特別是政體改革。因為如果沒有這一改革的保障,實現現代化等的任務就不可能完成。④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已經在高壓反腐、不動產登記和依法治國等方麵作出諸多的嚐試和努力,但這些進展還遠遠不夠,所以期待著黨和政府今後能在這一問題上取得更大的突破,為早日建成全麵小康、實現中國現代化和民族複興的“中國夢”,創造最重要的條件。
(作者分別為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修院副教授、博士(後),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注釋】
①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第456頁。
②《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4頁。
③《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7頁。
④“隻有堅持改革開放,國家才有光明前途”,《人民日報》,2010年8月22日,第1版。
責編 /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