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發展與曆史啟示(2 / 3)

將中共十三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括的十二個方麵特點與1978年前的理論與實踐對比,不難發現,在“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問題上,中國共產黨已初步形成一套有別於傳統模式的新思想、新認識、新方法。具體來說就是:

在思想路線上,從“兩個凡是”變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國情認識上,從“跑步進入共產主義”變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在根本任務上,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發展動力上,從“階級鬥爭、一抓就靈”變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在發展戰略上,從實現“四個現代化”變為“溫飽、小康、現代化”的“三步走”戰略;在國際判斷上,從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變為“和平和發展”是時代主題;在祖國統一上,從“一定要解放台灣”變為“和平統一、一國兩製”;在黨的建設上,從以階級鬥爭為基礎的“五十字建黨方針”變為“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製度”等等。

上述思想相互聯係、相輔相成,初步形成了一個框架清晰、邏輯嚴密的新的理論體係。正因如此,這次大會報告指出,上述觀點構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輪廓,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係列基本問題,規劃了進一步前進的道路。③這就表明,到十三大前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已初步開創。

國內外風波和變局的考驗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拓展

中共十三大後不久,我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先是1988年價格“闖關”失敗,接著是1989年政治風波和西方製裁,隨後又是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在國際國內風波和變局的考驗下,一些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產生動搖,對改革開放提出姓“社”姓“資”的詰難。在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鄧小平於1992年初發表南方談話,通過對社會主義本質、“三個有利於”標準、計劃與市場性質等重大問題的闡述,解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中的障礙。根據南方談話精神,1992年10月的中共十四大作出三項重大決策:一是確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二是明確了市場經濟體製的改革目標;三是要求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以上述談話和大會為標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的階段。為了有效推動這一建設,次年的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製定出構建這一體製的基本框架和總體藍圖。此後,考慮到宏觀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問題較重,改革的重點從國企轉向建立健全宏觀調控體係。因此,從1994年初開始我國重點進行了財稅、金融、外貿、外彙、計劃、投資等領域的改革,改善和加強了宏觀調控體係。到1995年,又不失時機地將改革的重點轉向國企,有效探索了這一改革的方向、思路、方針。與此同時,我國還積極發展生產要素市場、推動社保體係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等。這樣,到1997年中共十五大前後,我國不僅在建立市場經濟體製的道路上獲得了重大進展,還在此基礎上實現了“軟著陸”,取得了高增長、低通脹的驕人成就。

實踐的發展推動理論的進步。1997年9月的中共十五大不僅正式明確了“鄧小平理論”的科學稱謂,還就我國所有製結構、公有製實現形式、依法治國等問題提出新的論斷,並製定了跨世紀發展的戰略部署。此後,我國相繼作出國企改革攻堅、西部大開發、加入WTO等一係列重大決策,在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堅定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並在此基礎上贏得了應對來自經濟、政治和自然等挑戰的勝利。

在新的曆史時期繼續推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02年11月的中共十六大不僅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新的指導思想,還進一步明確了全麵小康的奮鬥目標和具體任務。此後,我國從理論與實踐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發展。第一,提出並實踐科學發展觀。自從2003年7月被初步提出後,科學發展觀逐漸成新世紀以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的指導思想。這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政黨執政規律等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標誌著馬克思主義與我國新階段國情的結合達到了新的高度。第二,努力構建和諧社會。2006年10月的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全麵闡述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從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進行了重要發展。第三,提出建設新農村的任務。繼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決定用五年取消農業稅後,次年秋的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有效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到2006年,我國正式取消了農業稅。這都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到一個新階段。第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2004年9月的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特別研究了執政能力建設問題,對黨的建設從各個方麵提出了新要求,力圖從根本上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在此基礎上,2007年秋的中共十七大針對新時期關於改革的種種質疑和爭論,科學回答了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及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什麼目標前進等重大問題。與此同時,大會還對進一步推進改革、加快發展、實現全麵小康等問題作了部署,對在新階段推進黨的建設事宜提出了明確要求。2012年11月的中共十八大不僅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的曆史地位,還在新的曆史時期進行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大部署,提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勝利的具體要求。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係列重要講話,全麵闡述了治國理政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並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三期疊加”新常態,提出用“四個全麵”戰略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繼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