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信息公開製度。政府部門應對網絡輿情危機最有效方法就是公開透明。謠言止於公開,信任源於透明,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真正體現了“世界上沒有擋風的牆”,政府部門也不再可能向以前一樣利用傳統媒體的時間差來控製主流媒體的輿情。在網絡輿情危機發生後,公眾渴望知道真相,此時政府部門再隱瞞相關事實,捏造事故原因,封鎖事故消息會不利於輿情傳播的控製,甚至會引起信任危機。政府治理危機最大的危機就是信任危機。所以政府部門要完善信息的公開製度,在網絡輿情發生的第一時間,政府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真誠地公開事情的真相,以及相應的應對措施,為引導輿論導向以及化解輿情危機創造良好的環境,使網絡謠言在陽光信息下無處可遁。信息公開製度加強了社會各界對於政府部門的監管,大大提高了政府部門應對網絡輿情危機的效率。
行為層上,積極利用自媒體工具。2015年,習近平主席的新春賀詞中使用網絡用語“點讚”,釋放了對網絡宣傳發展的支持。隨著網絡技術的興起與蓬勃,電子政務已成為我國政府部門改革的必然趨勢。政府部門更應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通過積極利用微博等自媒體來應對網絡輿情危機和處理政府部門的日常事務。
大力開展政務微博。目前97%以上的中央政府部門、100%的省級政府和98%以上的地市級政府部門開通了政府門戶網站,政務微博認證賬號超過24萬個。政務微博已成為網絡輿論危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廈門快速公交起火事件中,廈門公安局官方微博成為公眾與媒體獲得事件最新進展的主要渠道。大力開展政務微博,一方麵可以使公民公開透明的了解到政府辦公信息,監督政府辦公,大大提高政府部門辦公效率。另一方麵既可以加強公眾與政府的信息溝通與交流,又可以在突發時間發生的第一時間,發布及時的權威的信息,在信息傳播的第一時間內引導輿論導向,遏製漫天飛的網絡謠言,奪回對重大敏感事件的話語權,有機會在危機爆發之前,通過公開信息重建對話機製,將事件的來龍去脈真實的公布於眾。但是也應注意到大多數政務微博並不活躍,很多淪為半年不更新一次的“僵屍微博”。所以我國的政務微博的開設應本著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則,成熟一個開設一個,不要盲目跟風,呈現僵屍化傾向。
鼓勵或培養一些官員開通微博。英國現任首相卡梅倫在2013年11月訪華前夕開通中文微博“英國首相”。卡梅倫此舉,既拉近了與中國公眾的距離,體現了自己親民的一麵,又宣傳了自己的政治理念,開啟了“微博外交的時代”。可以看出,利用微博等自媒體已成為一種趨勢。
政府官員要提高學用、會用、善用、重用微博傳遞正能量的認識和能力。通過政府官員開通微博,首先,一些重大事件發生時,政府官員要高度關注“大V”們的網評,及時溝通交流,達成共識,共同有效的引導輿論,從而使輿論朝著積極的態勢方向發展。其次,政府官員要集中收集網友的意見、評論,盡早發現輿論苗頭,一旦發現謠言的傳播,主動把握好黃金時間,澄清事實,使謠言不攻自破;既可以了解公眾的需求與意見,又拉近官員同公眾之間的距離。最後,官員微博應秉持公平、公正、客觀、不粉飾、不抹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提升網絡輿論能力,增強執政能力,切實做到為人民服務。
結語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全球麵臨著空前開放與透明的輿情環境,這對於我國政府來說既是一種機遇,又是一種挑戰。如果應對突發事件時能正確恰當運用自媒體等工具,將對突發事件的發展產生積極地作用,反之,則會進一步推動突發事件向社會危機的演變,甚至會波及到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和政府的權威性,最終會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為了更好的迎接挑戰,我國政府部門應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轉變觀念,完善製度,開展政務微博,利用微博等自媒體積極引導網絡輿論,成為互聯網上紛繁混亂信息的過濾器,傳遞正麵能量,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積極的作用。
(作者為內蒙古財經大學副教授;本文係作者主持的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技術2012年研究項目“網絡群體性事件治理對策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NJSY12171)
責編 /張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