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治理方式網格化創新(3 / 3)

其次,坐班製的實施明確了幹部工作時間。基層地區艱苦且偏遠,因此幹部們需要住宿在政府機關,大家吃、住、行在一起,有時工作累了,或是時間緊張幹不完了,往往需要利用晚上的時間加班工作,日常休息時間得不到保證,缺少個人空間,時間長了,容易滋生消極情緒,導致扯皮和偷懶現象。網格化管理在方便群眾的同時,也給幹部減輕了不少負擔,精細化、科學化的分工讓他們明確了各自職責和義務,不再東拉西扯,專心幹自己的事情即可。他們隻需按時上班,辦完事情按時下班,工作之外的時間可以自己安排,工作時間的明確,使得他們身心愉悅,工作快樂,進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後,精細化管理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鄉(鎮),雖各項工作都有專人負責,但由於涉及環節多,工作難度大,往往是活多人少,忙不過來,加上有些責任需要大家共同承擔,所以時有扯皮現象發生,責任牽扯不清。而網格化管理通過“定格、定人、定責、定流程、定獎懲”,各工作人員各司其職,使得公共資源整合化、業務流程規範化,管理時空預警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銜接,從而強化了政府的管理和服務職能,密切了黨群和幹群關係,推動了社會的平安和諧,可見,管理機製的優化為加強社會治理提供了新的保障。

推進網格化管理的路徑探討

網格化管理的主旨,在於改進社會治理的方式和提升社會治理的水平,其實質是要在社會治理的導向上實現從傳統社會管理模式向多元治理模式轉變,即以政府為單一管理主體、以管控為主轉向以黨委領導、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與自下而上社會自治良性互動、管理與服務相融合。而在網格化管理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還需要我們不斷探討其路徑。

網格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由於對網格化管理的認識不平衡、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等原因,網格化管理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是在鄉村,問題較多,諸如基礎設施落後,地域麵積大而分散,道路崎嶇難走,鄉村服務團隊上門服務難度大;鄉鎮經費緊張,保障不了鄉村服務團隊經常性上門服務的工作經費,基層開展工作難度較大;群眾的文化和整體素質有限,對服務工作的支持還不夠,需要進一步提升;鄉村兩級工作人員不足,沒有過多的人員可以抽調並組團開展上門服務。村級服務團隊的主導力量基本都是村幹部,由於基層工作的報酬較低,許多村幹部還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這不僅導致了村級團隊服務力量的薄弱,而且也使基層幹部缺乏上門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網格化管理的路徑探討。在網格化管理中,一是需要充分發揮政府公共管理職能,充當好其“掌蛇者”和服務者的角色,能由市場辦、社會辦的事情交給市場和社會辦。二是加強網格化隊伍建設,不但要拓寬隊伍範圍,而且要通過學習培訓,加強人員素質,使網格員能夠真正成為政策法規的宣傳者、社情民意的收集者、鄰裏糾紛的調解者、群眾辦事的服務者。三是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鼓勵和支持群眾開展互助服務,發揮群眾自我管理、自我參與的作用。四是加大經費投入。政府應有專項經費保障網格化管理的順利推行。同時,建立和完善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公共服務領域,通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等方式提供多元的公共服務。五是完善網格化管理的三大核心要件,即網格的劃分、信息平台的建設以及現代管理技術的應用。六是加強網格化管理的製度建設,包括網格化管理的相關法律製度、部門聯動製度、考核評價監督製度等等,以保障網格化管理的有利推行。

總之,我們必須重視城鄉基層社會,這個當代中國全麵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點領域和我國致力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建設必須高度關注的著力點。必須著眼於新的時代要求和社會治理工作的重點,切實加強關於基層社會治理的理論研究探討和實踐探索,不斷推進基層社會管理體製和機製的創新,再從源頭上切實發揮對社會進行動態管理與綜合治理的優勢和作用,著力強化網格化和動態化管理的服務功能,促進我國社會治理體係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作者單位:中共青海省委黨校)

【注釋】

①北京市東城區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北京東城區:網格化的工作模式精細化的城市管理”,《專題報告》,2011年第9期。

②中共宜昌市委黨校課題組:“社會管理創新的‘宜昌經驗’”,《實踐·探索》,2012 年第11期。

③龔鷹,張海軍:“‘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新時期基層治理模式的創新”,《黨史文苑》,2011年第10期。

責編 /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