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創業服務體係建設
社會民生
作者:寧敏
【摘要】當今社會,我國各級政府和高校共同麵臨著就業這一重要課題。如何解決好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正確分析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現實情況,正確分析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所受到的實際影響和製約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文章試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麵出發來探討高校大學生創業服務體係建設過程中的具體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服務體係 對策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和“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製機製”的指導思想逐步出台,各地市紛紛製定相應的就業創業政策,但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國應盡快建立完善的高校大學生創業服務體係,這一體係應以市場為主導,基於此基礎上的研究和構建,對緩解當前就業難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宏觀層麵(政府及社會):完善就業體製改革,創造良好創業環境
確立創業製度,提供有力保障。首先,確立“就業優先”的長期發展戰略。要解決中國的就業問題,需要我國在長期發展戰略中確立“就業優先”的原則。這個發展戰略在我國就業創業政策中逐步得到強化,十八大報告裏提出“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製機製”都是對這個戰略的深入思考。毋庸置疑,就業創業是對勞動力市場的補充,而勞動力投入與經濟是密不可分的,隻有勞動力投入才有經濟增長,就業關係到每個家庭的方方麵麵,也是很多家庭的經濟支柱,隨著勞動成本的不斷提升,勞動力已由過剩向短缺轉折,空崗與失業並存。目前,我國經濟體製改革正處於社會利益結構劇烈調整階段,各種社會矛盾紛紛出現,就業相對於各種矛盾而言已處在核心位置,因此,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戰略中貫徹“就業優先”尤為重要。隻有就業優先,社會才能穩定,才能完成更多的積累,才能有更多的個人或群體參與到創業中來。
其次,擴大就業能促進產業結構更合理調整。隨著後金融危機的到來,世界經濟格局和經濟現狀還處於多變期,產業結構也處在痛變和調整期。產業結構的調整會給就業帶來很大的契機,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可以擴大就業,創造適應經濟發展趨勢的更多就業崗位。隨著勞動密集型企業優勢的逐漸消失,需要越來越多能適應新的經濟結構的高素質人才加入,很多中小微企業為大學生提供了很多創業機會,技術創新會帶來新的發展,市場服務的更加規範會降低中小微企業的很多門檻,會很大程度上消除製約多種經濟成分和中小企業發展的製度瓶頸。隻有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才能更有利於高校大學生的創業。
再次,進一步推進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幫扶和援助製度。在我國積極就業政策的範圍,開展就業幫扶和就業援助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經驗。政府要積極“推行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改善創業環境,鼓勵大學生個體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要全麵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加強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職業培訓,提供優質就業服務。”①幫助大學生創業,建立合理有效的就業援助製度,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援助。2013年起,我國對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給予了一次性求職補貼,並實施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畢業生在除直轄市外的求職地進行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和很好的信號,是對我國現有的失業保障體係的有力補充。我們應將這項政策繼續深入下去,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上,建立大學生創業援助金製度,對困難大學生有針對性地給予就業援助和重點幫扶,幫助這些大學生渡過短期待業、失業難關,重新贏得就業創業機會。
最後,完善人力資本投資收益補償製度。為鼓勵大學生到特定的地區就業或從事特定的職業,實施高校大學生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的補償機製是國際慣例,經過2003年開始實施和2004年的調整,這些激勵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2013年,我國在一係列政策公告中加大了補償力度,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等地區就業。對於這些同學進行工作生活補貼、學費補償或國家助學貸款代償,並且在公務員錄取和事業單位招聘、考學升學方麵都給了很大的優惠政策。近年來,政府還加大了購買基礎性、服務性崗位的力度,並將這些崗位提供給高校畢業生。同時,也加大了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延長小微企業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等扶持政策逐步實施,鼓勵大學生到小微企業工作,鼓勵這些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在大學生創業項目方麵,加大了資金補貼力度,對於前景較好的企業給予資金補貼,並設立創業基金為大學生服務,對創業孵化和創業谘詢都展開了服務。
完善公共服務體係,為高校大學生創業服務。我國教育部近年來出台了很多文件來提倡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部領導也在講話中對大學生自主創業大力提倡並積極扶持。對於大學生創業來講,這些都是很好的信號,有利於創業服務體係的形成。國家和各個地區製定了更加優惠的創業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都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作為高校,要對大學生積極引導,從低年級大學生開始,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在就業指導課程中加大創業的內容和比重,請有經驗的企業家到學校來對大學生進行實際指導,將創業理論的紙上談兵變為能創造社會效益的實際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