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社會需求的中醫藥應用型人才培養
社會民生
作者:常瑞
【摘要】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日趨完善,社會對中醫藥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麵,要求中醫藥人才必須具有較高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素質和能力;另一方麵,要求中醫藥人才必須具備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形成新本領的能力。文章試圖通過剖析當今社會需要的中醫藥人才標準,分析現行高校中醫藥人才培養存在的不足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社會需求 應用型 中醫藥人才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J
21世紀,中醫藥人才培養不但要緊跟社會需要,還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建立符合經濟社會發展、以高素質和過硬的專業基本功為核心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突破以往傳統的以知識為中心的模式,是新時期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想要培養出符合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中醫藥人才,必須突破以往教育觀念,更新教育理念,從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觀念出發,深化改革、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方法和手段,構建全新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①。
培養基於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中醫藥人才的必要性
第一,培養應用型中醫藥人才符合國家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鄧小平指出:“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②胡錦濤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③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中醫藥人才完全契合我國教育改革的目標,既樹立了全麵發展觀念、人人成才觀念、多元化人才觀念,也養成了係統培養和終身學習的好習慣,把接受學校教育和自我成長結合起來,突破傳統教育模式,遵循人才成長規律,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添教學活力。另外,應用型中醫藥人才的培養以提高人才的基本素質為核心,一切教育都圍繞著如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進行,強調動手能力。
第二,培養應用型中醫藥人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高校作為各類人才的主要培養者和供給單位,必需要緊跟時代潮流。一方麵,時刻關注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把中醫藥人才培養與社會對中醫藥人才的實際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另一方麵,切實了解社會對中醫藥人才的需求,使中醫藥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為我國醫療事業發展做好人才儲備,避免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高潮到來時專業人才出現大的短缺。
第三,培養應用型中醫藥人才符合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醫藥人才的供求是通過市場的選擇完成的。高等教育就是為社會培養人才。在這樣的前提下,一方麵要以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緊緊圍繞提高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這個中心,進行教學改革、組織課堂教學,使學生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升醫學生的競爭力。另外,堅持適用原則,人才培養強調適用。應用型強調的是與用人單位直接掛鉤,具備上崗所需的素質和技能。
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中醫藥人才的策略
第一,更新教學方式,實施“三點式”教學法。“三點式”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授課形式,它打破了傳統“滿堂灌”的弊端,又保留了其中的合理成分,也沒有為了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是從培養應用型中醫藥人才這一目標著手創建的。“三點式”的基本核心是教師合理確定學生需要自我學習的部分,強調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三點式”從教學層麵上來講,徹底把課堂教學從純粹的知識講授變為把知識傳授與實踐能力相結合,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就完成知識到能力的轉換④。從中醫藥人才培養的角度講,它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核心進行理論知識培養,形成了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點式”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有:第一,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核心。將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核心設計課堂教學形式,強調當堂講授的內容當堂消化掉,當堂會使用。在課堂教學中,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進一步鞏固了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了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核心的理論知識傳授體係⑤。第二,將純知識傳授轉變為學生能力培養。課堂訓練環節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備的環節。必須明確實踐動手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占的比重,還要劃分出訓練環節在整個課堂中的時間分配;另外,必須明確課堂訓練的內容和形式,並將之貫徹到課堂教學設計之中。通過教學的實踐動手環節,在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加強對知識的消化和理解,使課堂從單一的知識講授轉變成強化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從而縮短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距離。第三,實現了從知識到能力的直接轉化。打破了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觀念,督促授課教師走出書本、走出教室,走向社會,走向實踐,了解社會、認識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