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社會需求的中醫藥應用型人才培養(2 / 2)

第二,重視基本素質培養,強化基本素質自我養成。中醫藥學生的基本素質是其走向社會的重要方麵和組成部分,是一個人成功的起點。與基本的工作素質和能力相對應的,是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必需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事實上,就是與社會發展現實相適應的最基本的素質和能力。養成良好的基本素質有利於讓學生掌握在社會上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技能,麵對諸多具體問題和事件時,知道如何應對,不是回避或逃避現實,而是積極走向社會,憑借自己的素質和能力開創自己的新生活;有利於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當代大學生缺乏對社會的了解,一旦進入社會就無所適從,眼高手低,造成對社會、對工作、對他人以及對家人的冷漠,沒有任何情感,與社會格格不入;有利於實現學生的全麵發展,強化基本素質的訓練與養成,使大學生學會和掌握這些在社會中生存和生活的必備素質和能力,本身就是對學生的教育、引導、鼓舞和鞭策,既注重了學生的內在發展,也注重了學生的外在發展,實現了教育價值的最大追求。也使學生學會了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和幫助人,成為一個既能全身心工作,又能樂觀向上、愉悅生活的全麵發展的人。

第三,加強專業能力培養,鍛煉自我培養與訓練。中醫藥專業大學生的專業能力不是分散的、零碎的,而是一個整體,是中醫藥人才專業方麵的完整的實踐動手能力,是醫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的綜合反映,不是各種能力的簡單相加,更不是許多能力按照一定規則和程序的排列組合,而是將各種能力打碎,按照新的規則和程序,重新構建的一種新的符合專業特色的能力。對於中醫藥大學生來講,除了學好課堂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外,還必須使自己盡快完成向醫生這個角色的轉變,即實習。專業實習是中醫藥人才培養過程中最重要的實踐環節,是大學生就業前的必要準備,是全麵綜合訓練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步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的訓練,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專業工作崗位的工作流程,感知專業崗位角色,對專業工作崗位和崗位角色形成比較深刻的認識和理解⑥。專業實習既能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動手能力,也能增強學生對專業崗位的感性認識。 學生在具體工作崗位上做具體的工作,熟悉了工作環境,了解了專業崗位工作的具體流程,掌握了具體工作的操作程序,懂得了一些特殊情況的處理辦法,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達到了普遍性與特殊性的有機結合。專業實習使學生得到了實踐鍛煉,增加了專業崗位的工作經曆,積累了工作經驗,真正掌握了專業崗位的實踐動手能力,學生走上社會後,能較快、較好地適應專業崗位工作需要。

第四,改革管理模式,管理與自我管理相結合。中醫藥大學生自我管理和學校教學管理是學校教育管理中兩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生管理既是相對獨立的部分,又為教學管理服務。當然,學生管理不是為了管理而管理,其最高目標是非強製管理,以達到學生的自我管理。在學生管理中,實行“三製式”管理就是讓學生加強自我管理,成為管理的主體,在管理中學會管理,養成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學生的自我管理包括優選學生幹部與學生民主參與兩方麵。學生通過競聘當選幹部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幹部競聘製,把民主選舉與自我推薦結合起來,使有願望的學生都有同等競爭的機會,通過自己的演說,表現自己,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民主參與管理通過各種形式吸收學生參加學校的工作,充分發揮學生在學校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有利於完善學校的各項管理製度。

(作者為河南中醫學院副教授)

【注釋】

①楊成書:“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黔西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12期,第1~3頁。

②《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5頁。

③胡錦濤:“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國教育報》,2010年9月9日。

④石岩等:“高等中醫藥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析”,《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第8~9頁。

⑤張天華:“大學生就業創業質量與專業主修能力培養”,《沈陽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第124~126頁。

⑥譚星:“從頂崗實習的特征來談頂崗實習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代教育》,2012年第6期,第232~233頁

責編/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