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鄉一體化背景下“智慧農村”建設(1 / 3)

城鄉一體化背景下“智慧農村”建設

社會民生

作者:周廣竹

【摘要】近幾年,“智慧城市”成為學術界的熱門話題,我國也有為數不少的城市已經推出相應的智慧城市實施方案並試點。在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設中,農村被遺忘,這勢必會進一步擴大城鄉之間的差距。文章以“智慧城市”的探討為契機,提出農村社會管理的當務之急是建設“智慧農村”,闡述“智慧農村”建設的內容、問題及建議。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 智慧農村 農村社會管理

【中圖分類號】S126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在湖北考察時說:“即使將來城鎮化達到70%以上,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城鎮化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也要發展,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鄉一體化是新時期的新舉措,也是社會管理的一個新課題,尤其在農村,生產、生活以及居住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矛盾也大量彙集,傳統農村社會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已不適應今天的新情況。在探索的過程中,“智慧城市”這個概念響徹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做出了積極的相應:如新加坡“智慧國2015計劃”、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智慧交通”、馬來西亞的“多媒體超級走廊”、美國的“智慧電網”等。我國的上海、廣州、南京、寧波、武漢、成都、杭州等城市正在積極試點建設“智慧城市”,據統計,我國在建和試點“智慧城市”(區、鎮)接近200個。在新一輪的城市建設中,我國的農村卻極少受到關注,筆者以城鄉一體化為背景,借助“智慧城市”探討的契機,提出農村社會管理的重點是建設“智慧農村”。唯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城鄉一體化。

“智慧農村”的概念

“智慧城市”這一概念提出的時間不長,學界對它的探討還不夠深入,對“智慧農村”更是很少有人涉及。學界一致認定“智慧城市”是由IBM在2008年底提出的“智慧地球”發展而來,倡導由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深度整合,對城市和居民的需求更加動態化、精細化、人性化的“智慧管理”。而“智慧農村”,我們把它看作是“智慧城市”的延伸,可以借助這一概念將其簡單概括為:依托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的信息技術,提高農村整體規劃和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從而構建一個全新的農村。所以,農村社會管理的當務之急就是建設“智慧農村”,以及“智慧化”的管理,從而提高其管理水平,縮小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

“智慧農村”建設的內容

“智慧農村”的出現無疑是一個全新課題,對於如何建設好“智慧農村”,即建設“智慧農村”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學界也沒有定論。筆者認為與農村建設相關的所有內容均可以納入該範疇,由於篇幅的關係,本文隻探討智慧農業、智慧農民、智慧醫療和智慧交通。

智慧農業。農業是農村的主要業務,是國之根本。世界各國都在積極追求農業現代化,我國也不例外。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四化”同步發展。所謂農業現代化是指用現代工業裝備農業,用現代科技改造農業,用現代管理方法管理農業,用現代社會化服務體係服務農業,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素質的過程①。而筆者提出的“智慧農業”是農業現代化實現的一個途徑,最終目標就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寧波正在試點“智慧農業”,做法是:主推農業示範基地,包括各縣、各市的特色農業基地、農業園區,推廣應用信息化管理係統,農業專家谘詢服務係統和農業電子商務,逐步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儲藏、運輸、營銷等環節的科學化和智能化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智慧農民。“智慧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因為他們是農村的主人以及最終受惠人。可目前的情況是,農民綜合素質不夠。據相關資料顯示,農民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不足7年③。由於農村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現代信息技術相對落後,在農村接受的7年教育與在城鎮接受7年教育有非常大的差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民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和使用將顯得非常重要。不少地方出現了農產品“賣不出去”和消費者“買不到”的局麵,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農民不會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更不會利用它服務自己、服務他人,造成信息不對稱。而“智慧農民”就是要學會享受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和實惠,主動了解相關信息,打破信息壁壘。

智慧醫療。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醫療都是十分棘手的問題,需要高度關注,尤其是農村。據2011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到年底,全國平均每個鄉鎮擁有衛生院數僅為1.11個,農村每千人擁有病床數僅為1.16個,每千農業人口鄉鎮衛生院人員1.32人,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現在的情況是:80%左右的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城市衛生資源總量中又有80%以上集中在高等級醫院,使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欠發達農村地區與邊遠山區缺醫少藥現象非常突出,導致農村、農民看病難④。智慧醫療,就是把優質醫療資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即將優質醫療資源通過一個平台進行整合,轉變傳統的醫療服務方式,讓個人的健康信息和醫療服務信息之間無縫連接,使農民能遠程診療、遠程體檢,遠程進行個人健康指導以及醫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