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一輪全球投資規則的直接影響與對策研究(3 / 3)

通過改善投資環境及漸進式實踐過程順應新的外資管理模式。伴隨著美國主導的TPP及TTIP協議的談判以及TPP談判協議的基本達成,美歐國家所積極推行的高標準新一輪國際投資規則和眾多自貿規則一樣,已然對新興經濟體形成明顯挑戰,使這些新興市場在引進外資、管理外資過程中必須改變原有政策,並逐步適應新的國際規則,至少在擁有屬於自己的較強話語表達權之前,必須通過調整自己的外資政策及改善自己的投資環境來達到新規則的要求,雖然需要付出努力,但對新興經濟體來說是必須從長計議的事情,是利大於弊的。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立負麵清單管理模式,借鑒國際通行規則……對負麵清單之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將外商投資項目由核準製改為備案製……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外商投資管理製度”。從這幾句話不難理解,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中國在麵對新的國際投資規則時,一方麵要麵臨新的國際壓力,若完全按照發達國家的思路推行外資自由化,勢必威脅到自身產業和經濟安全;另一方麵卻又必須麵對,必須逐步滿足負麵清單模式所需要的核心條件,以便將來適應更大範圍的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麵清單管理模式的實施。因此,就必須在通過談判要求更多話語權的基礎上,對相關新規則進行“探索”、“借鑒”、“試點”等環節工作,以做到完全實現“與國際接軌的外商投資管理製度”。實踐證明,這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製勝法寶,也是新興經濟體在麵對挑戰且必須進行改革時的有效方式。

以加強投資談判的利益表達及條款完善來保障國家安全。開放與自由是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準則的核心思想,也是新興經濟體發展經濟、融入國際體係的必然途徑,從長遠來看又是一條正確而必然的路徑。但一味地順從與適應顯然不利於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的保護,這就要求新興市場國家必須在這場博弈中積極主動加入談判、加強利益話語表達,以完善有關規則條款,為後續的投資貿易管理增加更多的利益籌碼。

首先,要提高對國內部分產業的保護意識。比如在列舉負麵清單時,既要列出本部門的負麵清單和例外措施,又要研究美歐國家的負麵清單,在知彼知己、相對對等的基礎上逐步削減負麵清單的內容,盡可能避免新投資規則對內部企業造成過大的衝擊。

其次,要在國內法律及現實情況的基礎上落實談判條款。比如中國的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要實現私有化不是馬上就能做到的事,應在現實情況下加快國企改革、使之具備獨立的市場競爭力,再去和其他企業進行平等競爭;又如可將環境保護、技術標準製定、勞工待遇等納入談判條款,但結合我國現實情況必須禁止勞工的結社自由,避免外國跨供公司憑借技術優勢主導技術標準的製定等。

最後,通過引進國家重大安全利用條款來保障國家安全。在條款談判中,新興市場國家應借鑒他國經驗討價還價、完善條款,以此爭得國家核心利益;在運行投資者與國家爭端機製方麵,應對其適用範圍提出明確限製,以保留對外資管理的自由裁量權;同時也應加強法律製度的建設,以法製手段對外資實施監管,實現本國法律與投資規則相互融合的規範化管理模式,使之在對新國際投資規則及自由貿易的過渡之中穩固發展、走向成熟。

規則從來都是為利益而製定的,因而新一輪全球化經濟發展下的投資規則並不公平,甚至是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國家的防範與限製。因此,中國等新興市場隻有進一步發展自己的經濟,提高自我經濟水平,增強自己的經濟競爭力,並建立新的、具有區域甚至世界影響力的新貿易體係,才能擁有自己的規則話語權。在新一輪國際投資規則麵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應冷靜應對,應有自己的判斷和著眼點,應在“一帶一路”戰略、東盟自由貿易區設立及亞投行建設中形成自己的貿易區與朋友圈,才能以大國之位維護大國之尊,從而建立起真正公平的交易規則,為世界經濟做出貢獻。

(作者為中共濟南市委黨校、濟南市行政學院、濟南市社會主義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

【注釋】

①②聶平香:“國際投資規則的演變及趨勢”,《國際經濟合作》,2014年第7期,第16~20頁。

③④⑥桑百川:“新一輪全球投資規則變遷的應對策略”,《學術前沿》,2014年第2期,第5期。

⑤李拓:“全方位審視中國經濟新動力源”,《人民論壇》,2015年第9期,第20頁。

責編/韓露(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