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政府在CBD的規劃、建設和發展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為實現構建現代化大都市的發展規劃,杭州市政府由最初的“拆舊城、建新城”構想轉變為“保老城,建新城”的發展模式。在“保老城”上實施了西湖綜保工程、西溪綜保工程及運河綜保工程等諸多重大項目,有效地保護了杭州的文化底蘊和曆史積澱。在加快錢江新城建設的同時,帶動周圍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引導城市人口向東南方向轉移,推動城市由單中心向多中心演變。實現老城與新城的良性互動,使得曆史文化名城與現代化建築和諧共生。
另外,在整體交通布局上,錢江新城十分注重核心區域路網的布置,實現了與老城區、錢塘江南岸交通連接的便利性。雖然在杭州城市內部存在著新城與老城的競爭與資源爭奪問題,但新城與老城發展方向不同,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最終實現了共贏。
鄭東新區CBD—新舊城區同一軸線共生。鄭州作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商業發展迅速,流動人口劇增,老城區已不能承載居民生活需要以及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因此,在緊鄰老城區的東邊建設高起點的新城區。平地起新城,如今,一座超前規劃的現代之城、生態之城、宜居之城、繁榮之城已成為河南的地標。
鄭東新區的CBD設置在舊機場遺址處,新舊城區通過五條東西貫通道路連接。鄭東新區委托日本黑川紀章建築設計事務所對CBD進行整體規劃,該規劃將新陳代謝城市、環形城市、共生城市的理念充分應用於鄭東新區總體發展規劃中,提出了連接新舊CBD的西南—東北軸線,這一構思成為整個規劃的精華所在。同時,在規劃設計新區時,鄭東新區也充分考慮到了老城區古商城遺址的保護問題,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風貌。為了促進CBD新區的發展,當地政府動員老城區中的單位、機構,尤其是金融機構入駐新區,不僅大大緩解了老城區的壓力,也為新區創造了活力。同時,為了加大築巢引鳳的力度,省政府也由老區遷至新區辦公。
鄭東新區城區的建設一定程度上帶動老城區的改造,而老城區的改造有益於新城區的發展和環境質量的提高,這體現了傳統與現代、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新區與老區血脈相連,不斷強化交互作用,互存互融,共同繁榮。
CBD新區與老區協調發展的建議
特大城市若想走向國際化,CBD新區和老區的協調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隻重視新區的發展,那麼過去傾一城市之力所建成的老區的曆史積累成果就會付之東流,老區的優勢也會慢慢消失殆盡;如果過分重視老區的發展,那麼新區在短時間內就無法集各方之力發展第三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無法形成產業聚集區,也會逐漸被其他城市趕超。筆者基於區域發展理論為CBD新區與老區的協調發展提出探索性建議。
合理定位,各具特色—區域發展的地域分工理論。CBD新區和老區的定位是不同的。對於CBD新區而言,應集中金融保險業、現代服務業以及高檔零售業等最具活力的產業;老區可以著重發展旅遊、文化和傳媒等體現城市特色的產業。新區可以定義為經濟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老區可以定位為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這樣,在招商引資方麵不至於形成惡性競爭的局麵。另外,新區和老區的建築也應體現各自的風格,展現現在與未來的共生,老區不應一味追求高樓大廈,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修繕改造;新區的建築在融合現代化元素的基礎上,也要與城市的整體格局相匹配。新區與老區利用自身的比較優勢,使區域資源得到最優利用。
有條不紊,互相帶動—區域發展的梯度理論。可以先集中資金建設新區,投資於新區的土地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實力強勁的企業入駐,將籌集到的部分資金用於改造老區,例如,特色建築的修繕、文化的宣傳與交流等。待新區經濟穩定後,還可以在新區安排一些保障住房,用來轉移老區居民。老區的建築開發公司也可以承接新區的項目,為新區的開發建設做貢獻,同時也可以不斷壯大自身的實力,這是符合區域發展的梯度理論的。在這裏,視CBD新區處於高梯度地區,CBD老區為低梯度地區,新區首先應用新技術,率先發展,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從高梯度地區向低梯度地區轉移,區域間差距逐步縮小,最終實現新區與老區經濟分布相對均衡。
加強交流,優勢互補—區域發展的輻射理論。CBD新區與老區是一個城市中位置最核心、資源最集中、人才最密集、科技最發達的兩個區域。兩個區域不宜各自獨立發展,而應緊密聯係,相互溝通。老區具有先天的優勢,各個方麵都相當成熟,具有產業優勢、市場優勢和人才優勢;新區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開發建設資金不斷湧入,具有資本優勢、信息優勢和傳播優勢。老區已經形成規模經濟,新區的各個項目也逐漸啟動。新區與老區應加強交流,研究各自的發展模式,為後續的發展提供經驗。新區與老區合理分工,雙向輻射,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達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目的。
改善交通,合作共贏—區域發展的合作理論。加強新區與老區的合作,關鍵因素是軌道交通的建設和利用。CBD新區與老區人流量較大,高效、便捷的交通體係對於加強區域合作至關重要。有些城市新區與老區相隔較近,需要標識牌加以引導,或是直接通過城市主幹道連接;對於新區與老區相隔較遠的城市,則需加大軌道交通建設的投入,如地鐵和城市輕軌等,從而實現新區與老區之間便捷的交通體係,為新區與老區的合作創造條件。
(作者分別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CBD發展研究基地執行主任、教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碩士研究生;本文係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基金項目“北京CBD定福莊傳媒走廊產業集群升級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JDJGB001)
責編/韓露(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