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反腐倡廉製度執行力提升策略(3 / 3)

高校執行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應該從校園執行文化抓起。一份關於高校反腐倡廉製度執行力形勢滿意度專項調查顯示,在對1680個教職員工的調查中,隻有9.76%的人表示滿意,表示不滿意的人占33.87%,56.37%的人表示執行情況一般。對製度執行不能落實的原因,92.92% 的人認為製度本身就有缺陷,94.88%的人認為領導本身沒有起到示範作用,還有96.13%的人認為製度懲處力度不足,違法成本過低④。由此看見,校園執行文化建設情況並不容樂觀。所以,必須重視校園執行文化建設。校園執行文化建設應當納入到學校工作係統中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黨組織、宣傳部、職代會、工會、學生會及校園文化社團的作用,齊抓共管;要從本校廉政目標開始,突出主題宣傳,加強各種活動力度;要加強督導檢查,定期考核評價,促進其健康發展。

明確高校反腐倡廉監督主體職責,形成對口監督局麵。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堅定、鮮明地說:“堅持用製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製度籠子的根本之策。”使全國人民看到了中央堅決治理腐敗的堅強意誌,同時也能看出隻有加強群眾監督,切實落實監督任務,健全監督機製,才能真正懲防高校腐敗現象。

首先,對高校裏的不同領域,由不同群體來實施監督。對高校教學工作、科研工作等,高校專家教授最為熟悉,可以交由他們進行監督管理;各教學基本單位的日常工作、具體工作,教職員工最為明了,應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來參與監督;至於涉及廣大教職員工及學生切身利益的校務公開工作,群眾最為關心。應區分領域、落實相應監督主體,使監督工作真正坐實、落實。隻有這樣,讓更廣泛的群眾有針對性、目的性的監督,才能使反腐倡廉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其次,不同的監督群體要通過明確的、不同的監督渠道和方式實施監督。目前高校內部監督係統有黨代會、教職工代表大會、工會等多種群眾監督的渠道和方式,但效果並理想。這主要是因為各種主體監督的對象和方式並不十分明確,監督機製不十分健全所致。要使高校裏的反腐倡廉監督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一是,教育部應該盡快完善群眾監督的法律法規。明確高校廉政工作群眾監督的內容範圍、職責義務及監督的各種有效方式和渠道、反饋機製以及監督者的人身權利保障等方麵的法規、製度。二是,針對高校不同的領域,要明確監督主體,並明確其監督職責和方式,甚至要專業對口的學院、人員去監督相對應的學校部門及領導人。監督者要定期輪換,在任期內對監督工作負責,監督不力者要有一定懲處措施。同時還要注意形成各種監督的合力,在高校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圍。

最後,應對目前高校現存的群眾監督類型或形式做好改造、完善、揚棄工作。當下應重點做好四項工作:一是落實校務公開力度和廣度,使教職員工及學生對各校黨務、政務運行了然於胸、非常明確,讓校務在陽光透明的環境中運行;二是改革群眾監督參與機製,讓各類人員有針對性地參與到學校人事任免、行政決策、財務安排執行等事務管理中來;三是改變現有的監督運行機製,由“會議監督”走向日常性、規範性、多點性監督,並暢通群眾的監督渠道,使群眾的意見、建議能及時有效地反饋到決策機構並影響決策,來保障各項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務實性。四是建立健全群眾監督保障措施,對有效監督人員及時鼓勵或者獎勵,對打擊報複群眾監督的人員予以各種處理處罰,以確保群眾監督的權力實施及積極性保護。從而形成多管齊下、齊心協力、格局協調的監督管理格局。

傑拉爾德·E·蔡登指出:“所有的腐敗都是一種為小利而犧牲公共利益的欺騙,一種謊言,它偏離了為完美社會而奮鬥的軌道。相反,它縱容分裂、動蕩和冷漠的社會反常行為。這不僅給社會指出錯誤的方向,而且也使政府的合法性喪失殆盡。”⑤高校以傳播、追求、捍衛真理為目的,以引領全社會正確思想、規範社會行為己任,對我國社會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必須努力推進,讓其執行力建設真正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河南科技學院;本文係2013年度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高校反腐倡廉製度執行力提升策略研究”和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高校反腐倡廉製度執行力係統性提升研究 ”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3BDJ011、2013-GH-060)

【注釋】

①姚予:《執行力》,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7年,第1頁。

②③[美]拉裏·博西迪,拉姆·查蘭:《執行:如何完成任務的學問》,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年,第8~9頁。

④商植桐,減月寧:“高校反腐倡廉須提高執行力”,《人民論壇》,2012年第2期,第110頁。

⑤王滬寧:《腐敗與反腐敗—當代國外腐敗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02頁。

責編/豐家衛(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