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官員辭職現象特點及成因探討
特別策劃
作者:程同順
【摘要】十八大以來,頻頻出現的關於官員辭職的媒體報道,讓社會對公務員辭職現象產生強烈的關注。每個官員辭職都有個體的考慮與原因,但從更深層次來看,十八大之後對官員的嚴格要求和我國幹部製度長期存在的問題是其中兩個重要原因。宏觀視野來看,新一輪官員辭職呈現出:辭職官員級別較高、大多年富力強、辭職時間有較強的階段性、地域相對比較集中的特點。
【關鍵詞】官員辭職 幹部製度 政治生態 深化改革
【中圖分類號】D6 【文獻標識碼】A
官員辭職頻頻見諸媒體報道,讓社會對公務員辭職產生強烈印象,這一輪集中性的官員辭職現象有什麼特點,是在什麼背景下產生的,我們又該如何認識和看待呢?
新一輪官員辭職現象的特點
新一輪官員辭職現象的起點是在十八大之後,我們大體可以從2013年算起。十八大以來中國官場的政治生態發生了重大變化,正是這些變化催生了這一輪的官員辭職。這次新一輪的官員辭職現象具有明顯不同於前幾次的特點,主要有:
第一,辭職官員的級別較高。從目前已經報道的案例來看,這一輪辭職的官員多是具有較高級別的領導幹部,以副處級以上為主,還有不少在副廳級以上。如僅副廳級以上的就有:2013年辭職的廣州市南沙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孫雷,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信訪局副局長黃力群;2014年辭職的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陳熙同,深圳市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劉燕,廣州市蘿崗區副區長王建新,湖南省益陽市政協副主席陳廷武,湖南省嶽陽市平江縣委書記田自力(級別高配)等,以及2015年辭職的山東省荷澤市副市長張毓華,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丁磊,國家衛計委體製改革司副司長劉殿奎,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張明倫,上海市政府外事辦副主任陳凱、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副區長衛明,湖南省婁底市委常委、副市長李向群等。另據報道,僅2014年證監會就有30名處級以上官員離職。
第二,辭職官員大多年富力強。據有關媒體的統計,此輪官員辭職中當事官員大多處於年富力強的中年階段,年齡主要分布在41~48歲,離職時的平均年齡45.3歲。通過媒體公開報道可知,2015年辭職的濟寧市長梅永紅年齡正好50歲;上海辭職的三名副廳級官員年齡分別是,衛明43歲、陳凱45歲、丁磊52歲;2014年湖南益陽政協副主席陳廷武於51歲時辭職;劉燕是深圳首位70後正局級幹部,去年辭職時正好44歲;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公安局人事處處長陳偉才2013年辭職時41歲;2015年辭職的長沙市嶽麓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劉立也是一名70後幹部。可能媒體報道的最年輕的辭職幹部,是2013年辭職的四川省古藺縣石寶鎮副鎮長趙光華,他辭職時28歲,但在新一輪的官員辭職中,像他這樣不足30歲的年輕幹部還是比較少的,更多的是40歲上下的領導幹部。他們身居領導崗位,也有很好的上升空間,位高權重前程好,正是年富力強可以放手大幹一場的黃金年齡,卻選擇了辭職。尤其是那些已經踏上副廳級以上平台的領導幹部,以這樣的年齡辭去如此高的官職,確實讓外界感到不解和可惜。
第三,辭職的時間有較強的階段性。這一輪官員辭職的時間具有明顯的階段性,那就是十八大以後,主要是2013年以來官員辭職的現象呈現密集化的特征。雖然此前一段時間官員主動辭職現象也時有發生,但基本沒有形成規模,沒能引起媒體的特別關注。但2013年以來不時發生的官員辭職現象、尤其是較高級別官員的主動辭職,已經形成了規模,引起了媒體和社會大眾的關注。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媒體公開報道的主動辭職的並且具有副處級以上級別的官員已經不下30人。我們可以作一個保守的粗略估算,很可能近兩年主動辭職的副處級以上的官員加起來已經接近100人甚至更多了。而從時間上來看,2013年至今,不到兩年的時間,有如此多高級別的官員主動辭職,可謂時間短、密度大。
第四,辭職官員的地域相對比較集中。從媒體報道的情況看,這一輪官員辭職還有一個地域特點,那就是相對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和山東等經濟發達的省份。雖然四川、湖南和湖北等內地省份也有案例分布,但相對要少得多。尤其是考慮到眾多內地省份幾乎沒有相關官員主動辭職的新聞報道,那麼官員辭職相對集中於北京和沿海發達地區的特點就非常突出了。
官員辭職的背景和原因
官員辭職,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考慮和原因,但是此輪官員辭職的出現,在不足兩年的時間內有如此之多的較高級別的官員辭職,筆者認為應該從更深層次尋找原因。十八大之後對官員的嚴格要求和我國幹部製度長期存在的問題是其中兩個重要原因,最直接的觸發因素當屬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