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慈善本真(外一則)(1 / 2)

慈善本真(外一則)

善行民族風

作者:董聯軍

馬雲向母校杭州師範大學捐贈了1億元人民幣,但馬雲說:“捐給學校的不是錢,是感恩、熱愛和信任。”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感恩是一種人格魅力,也是真善美源泉。金錢可謂人性和品德的試金石。是有錢任性,為非作歹,為富不仁,還是濟貧解困,行善積德,回報社會?馬雲的捐教行動做出了注釋之一。

《2014胡潤慈善榜》發布,馬雲以145億元捐贈額刷新中國慈善紀錄,成為新一屆“中國最慷慨的慈善家”。胡潤還表示,“這是第一次中國首富同時成為中國首善”。

馬雲由首富進而首善,天然雕塑,不虛張聲勢,發自內心。無論何時何地,馬雲始終自豪地說:“我堅定不疑地相信,杭師大是全世界最好大學。”

由此想起陳光標的“高調”與“首善”。

其實“高調”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慈善本真。“首善”與否亦不重要,重要的是具“慈善”之心。金錢不是衡量慈善的唯一標杆。白芳禮老人,雖為草根,但有一顆博大仁愛之心,蹬三輪掙下35萬元血汗錢,資助300多名貧困學生。93歲的人生,永遠活在人們口碑相傳中。

凡是有度,唯正久遠。不是所有的捐錢行為,都叫慈善。“慈善”並不發諸心內,而是把慈善當作一種行為藝術來表演,就丟失了慈善的本真。慈善不是藝術,不可作秀。然標哥的“冰桶挑戰”,靠浮冰之下50度熱水燙得通紅的雙腿“挑戰”,就突破了本真底線,難免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回顧這些年標哥的各種“高調”慈善曆程,其收獲的卻是“行為藝術家”的嘲諷及一張假的“世界首善”證書。

比起陳光標的“高調慈善”,更可怕的是一些熱衷於粉飾自己的官員,以公帑購買幾袋大米幾桶油,高調慰問貧困群眾,進而高調宣傳,把自己“秀”為一個親民善官——卻從未用自己的收入,幫貧濟困,行善積德。

官員的最大慈善,應是執政為民,造福社會。“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時刻把群眾暖冷放在心底,幹到群眾心坎上。“四有”縣委書記穀文昌,以“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膽魄,帶領百姓,植樹造林,讓海島換了天地,被老百姓尊稱“穀公”,“先祭穀公,後祭祖宗”,成為當地習俗。

為穀公一生為民的情懷點讚,向馬雲捐教精神致敬!願許許多多“穀公”和“馬雲”的本真善舉,發揮正能量,為實現中國夢,書寫最精彩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