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色療篇——寶寶的色彩診室(1)(2 / 3)

色彩心理是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不同波長的光作用於視覺器官產生色彩的感覺時,必然導致人產生某種帶有情感的心理活動。色彩的美感與生理上的滿足和心理上的快感有極其強烈的關聯,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的過程是同時交叉進行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係,又相互製約,一定的生理變化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心理活動,一定的心理活動也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生理變化,比如:在炎熱的房間看到一幅藍天白雪的圖景,寒冷漆黑的夜晚橙色燈上吹飄起火一樣的紅綢。因此,可以說色彩是調節情緒的秘密武器。用好色彩,可以給寶寶傳遞積極的心理暗示。

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緒為何會受到色彩的影響?色彩不僅對人的心理有影響,對生理也不例外。有這樣一份病史記載:一位平衡機能嚴重失調的患者,穿上紅色衣服頭暈,容易跌倒,穿上綠色衣服或藍色衣服時,失衡狀態就有改善。另外,在淺紅色的房間內,人的脈搏加快,容易使狂躁的病人激動,擴大瞳孔。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隨著人年齡的增長變化,生理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色彩所產生的心理影響隨之有別。剛剛出生的寶寶,思維一片空白,一切都是新鮮的,他們的神經細胞產生得快,補充得快,對一切都有新鮮感,他們需要簡單的、強烈刺激的色彩。比如:0~3歲寶寶最鍾愛的是紅色和黃色,4~9歲幼兒最喜愛紅色,9歲幼兒喜愛綠色。隨著年齡愈近成熟,人的色彩愛好愈傾向成熟,逐漸向複色過渡,向黑色靠近。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曆也增長,腦神經記憶庫已經被其他刺激占去許多,色彩感覺就相應成熟、柔和起來。

其次,因色彩所具有的冷暖、輕重、軟硬、前後、大小等的視覺感覺特質,和華麗、質樸、活潑、莊重、興奮、沉靜等的心理聯想特質,又因各個不同色彩皆具性格特質和象征特質,色彩的應用在心理上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最後,運用色彩語言在心理幹預中的重要作用,科學地使用萬千色彩於實際,如環境、物品、服裝,除了有條件在環境色彩布局上有意為之,更重要和簡便的方法是局部的色彩展示,比如衣服顏色、用品顏色、書籍顏色、小紙片的顏色選取等。

粉紅色是健康的象征,具有放鬆和安撫情緒的效果。有研究報告指出,在美國西雅圖的海軍禁閉所、南布朗克斯收容好動症兒童學校、加利福尼亞州聖貝納迪諾市青年之家、洛杉磯退伍軍人醫院的精神病房等處,粉紅色安定情緒的明顯效果都得到了驗證。例如,把一個狂躁的病人或罪犯單獨關在一間牆壁為粉紅色的房間內,被關者很快就安靜下來;一群小學生在內壁為粉紅色的教室裏,心率和血壓有下降的趨勢。又如:在粉紅色的環境中小睡一會兒,能使人感到肌肉軟弱無力,而在藍色中停留幾秒鍾,即可恢複。

人們對色彩的感受性差異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人的性格。一般來說,客觀而理智的人,隻注意到色彩是否鮮明等,不雜有情感成分,那麼這類人的情緒受色彩影響就小。而情感豐富的人,看見色彩,常常會想到與之有關聯的事情,這類人的情緒受色彩的影響就比較大。

案例

今天,欣欣學習了色彩與心情的關係。走在回家的路上,欣欣問媽媽:“媽媽,你現在是什麼顏色的心情?”媽媽回答:“我現在是五顏六色的心情,你現在是什麼顏色的心情呢?”“我現在是溫柔的心情。”欣欣高興地說。

接著,欣欣又說:“媽媽,晚上我睡覺的時候你不要黑色心情,好不好?”媽媽想了一會兒說:“嗯……那你要我什麼顏色的心情?”“我要你也是五顏六色的心情。”“那好吧,如果你不搞東搞西的,好好睡覺,媽媽的心情就會變得五顏六色了。”

“我知道了,我要是睡不著怎麼辦,你也要五顏六色的心情啊。”“你睡不著,你就閉上眼睛滾一滾也可以,但是不準說話了。”

“那好吧。那我要痱子粉,你不要黑色心情啊。”“行,媽媽主動記得拿,保證不會黑色心情了。”

欣欣高興極了,沒腔沒調地唱著歌兒跑到前麵去了。在欣欣的眼中,每一種顏色都被賦予了特定的心情,如:黑色是生氣的心情,白色是難過的心情,五顏六色是高興的心情,還有一種心情是溫柔的。

最近,一到了晚上10點多,欣欣還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擦痱子粉,媽媽就著急煩躁了。由於晚睡不利於長高,所以到了那個時刻,媽媽準保會黑著個臉,鎖著個眉頭。有次到了11點,欣欣還在床上哇哇要這要那,氣得媽媽呀,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如果欣欣問媽媽這時是什麼顏色的心情,媽媽會氣呼呼地說:黑色的!

昨天晚上,刷了牙洗了澡講完故事玩完遊戲聽完孫悟空,媽媽主動拿了痱子粉給欣欣抹,她又好玩地在腳上亂搞了一通,終於睡下了。媽媽終於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