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工作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學本領。別人說他不拚命工作,圖表現,有時間他就在車間轉來轉去,看別人幹活。
在船舶廠轉為正式員工後,雖然薪水提高了不少,但亨利並沒有放棄在鍾表店的兼差,這主要出於愛好。在他不滿20歲時,已是名聞遐邇的修表專家。這時亨利認為他的機械實習應該告一段落,自己要想一想將來的出路問題了。他不是那種滿足於“打工”地位的人。
到底幹哪一行好?也許是鍾表。這樣一想,就立刻動手。他設計了一個裝表的機械,在租住的房間內裝了一個工作台幹了起來。沒想到,幹活的聲音太大,隔壁住著的一位學校老師無法入睡,提出了抗議。
工作一開始便受挫,亨利靜下心來,重新把他的計劃想一遍。他想,一天製造2000隻表,一年便要製60多萬隻。這麼大的數量,別說難以造出,即使造出來,銷不銷得掉還是個大問題。所以這個計劃很快就放棄了,涉世之初,他還不可能在這個世界上找準自己的位置。
家庭的信任與支持是亨利無限的動力
有一次,亨利在底待律見到了一種新的發動機。這回不是蒸汽的了,而是燒汽油的內燃機。亨利感覺到這個世界變化真快,電燈、電話已相繼問世,美國的工業已經在大踏步地前進。鋼鐵產量逐年增加,鐵路一再延長,石油精煉技術日益發展,特別是內燃機的發明,已經不容置疑地展示了它在動力機械上的潛力。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亨利無法安於他們閉門造車做實驗或搞修理的生活了。
從底特律見到了那個內燃機回來,亨利立刻想到,這種小巧的機械完全可以應用在一種不用拉的自動車上。他對正在彈琴的妻子克拉拉說:“我要把它造出來。”
克拉拉感到非常驚訝,她問:“真能做出這種車嗎?”
“當然可以。把紙拿來,我說給你聽吧。”克拉拉從風琴上拿了一張樂譜。亨利一麵說,一麵把他構想的車子畫在樂譜背麵。克拉拉很快聽懂了,並深信他一定能成功。
但是亨利自己明白,他過去學的是蒸汽機,而內燃機則必須具備電氣方麵的知識。最好是在底特律找到一份電氣行業的工作,那隻有愛迪生電燈公司底特律分公司最合適。亨利打定注意,要去那裏謀個職位。
這意味著他們要搬離迪波恩,亨利不可能心掛兩頭。機械和克拉拉是他生命的二極。他把這種想法對克拉拉一說,這次她更驚訝了。克拉拉從未想到過,她今生今世要離開生她養她的家鄉故土和父老鄉親,要離開她親手建造的“家園”。她一直以為她這一生將在這片80英畝土地上度過。現在要去過一種完全陌生的生活,她真不知道前途是吉是凶,僅僅出於對亨利無限的信任,克拉拉同意到底特律去。
1891年9月,他們告別了農村,到那個工業城市闖世界去了。
夫妻恩愛,相濡以沫
在幾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亨利·福特一直深深地依戀著與他相濡以沫、給了他極大支持的夫人克拉拉。可以說,他們的婚姻美滿和諧。福特每天下班,都在門口吹著一種帶顫音的口哨,克拉拉也以口哨回應,並總是到門口接他。有朋友說,他們看起來更像朋友,隨著年齡漸大,他們熱戀時的激情已被一種更為深沉的情感取代。當然,作為百萬富翁,福特也不能脫俗,他曾花巨款為克拉拉買各種禮品,如投保32萬美元的綠寶石和鑽石項鏈、價值13萬美元的一串珍珠、價值75000美元的俄羅斯黑貂皮大衣,以及價值100萬美元的寶石、皮革製品等。擁有巨額財富的人用金錢點綴情感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尤其是福特,還有一種補償心理,因為克拉拉和他一起度過一段極為艱難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