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特別喜歡鳥。關於兒時生活的回憶,留下清晰鏡頭的都與小鳥有關。他後來在家鄉的紅河邊買下大片林地,在樹上裝了2000多個鳥巢,建立了鳥的樂園,圓了他兒時的夢。約翰·保羅認識亨利後才知道,這位工業家懂得的鳥類知識多得驚人,隻要是美國境內的鳥,他光聽叫聲就能猜出它的名字,因為迪波恩的森林是他最初的課堂。
啟蒙教育
亨利出生幾年後,家裏又添了三個弟弟、兩個妹妹。這一大家子的家務都由母親瑪麗一手操勞。縫補漿洗、燒飯種菜、養雞種花都是她的工作,甚至蠟燭、肥皂也是她自製的。盡管忙,但瑪麗對生活充滿了熱愛,有一點空便陪孩子們玩。瑪麗經常教導他們養成勤奮、誠實、愛整潔的習慣。
亨利是老大,家裏的活他也得幫著幹一點了。開始是打掃雞舍,這活又髒又累,沒幹幾天他就不想幹了,以致長大後連雞肉都不想吃;去擠牛奶,也沒幹幾天就不喜歡了。後來瑪麗把放馬的事分派給他。有一天,亨利騎馬時,從馬背上摔了下來,可腳還掛在鐙子上,任他喊叫踢打,馬還是拖著他跑回了家。亨利把腳扭傷了,他氣急敗壞,再也不願放馬。幾天後他還嚷著腳痛,想躲過這件差事。瑪麗平靜地對孩子說:“亨利,人為了要生活,就必須麵對許多討厭的工作。如果這也不做,那也不做,處處存著躲避的心理,那你的生活便注定要失敗。你可以同情別人,但決不可憐憫自己。”
母親的話,亨利願意聽,但是父親沒這麼循循善誘,他分派的活你必須去幹,否則就要接受他的懲罰。亨利討厭農活,而父親就是要他守住那幾塊農田。
亨利7歲開始上學。在這之前,母親早就抓著他的小手教他讀書、寫字,所以學校的課本他已能讀。學校離家一公裏。這所學校隻有一間紅磚砌的房子,8個年級擠在一起上課。教室裏兩張桌子拚在一起,共有4排。老師就一位,冬天由男教師講課,一到開春,男教師和高年級的學生也幫家人下田去了,學校隻剩下一些低年級的學生,就由女教師給他們上課,一直上到收割以後。
童年的愛好,癡心不改
有一年冬天,威廉帶著年輕的亨利到了底特律火車站。亨利第一次見到火車,對這個“呼哧”、“呼哧”喘氣的大怪物非常感興趣。機車長見這個孩子著迷的樣子,便同意他爬到駕駛室裏去,還特意為他開動一下火車並讓他親手拉響汽笛,盡量地滿足了他的好奇心。亨利回到家裏的整晚都想著火車的事,睡不著。第二天,他便異想天開地模仿造火車。他從廚房裏提出了兩隻壺,從儲藏室裏推出一架雪橇,把兩隻壺放在雪橇上,一隻燒水,一隻當爐子燒火用,當水壺冒出蒸氣來,他就推著雪橇一邊跑一邊“嗚……嗚……”地叫,還高聲喊著:“火車來啦!火車來啦!”
又有一次,亨利跟幾個同伴玩蒸汽機的遊戲。他們把機器裝在學校的籬笆下,點燃了火,機器飛快地轉了起來。可是孩子們仍嫌不過癮,希望它轉得更有力,他們拚命朝爐膛添煤。正當他們全神貫注擺弄它時,鍋爐突然爆炸了。碎片紮進一個孩子的腹部,負了重傷。亨利還算走運,隻被一小塊碎片紮傷了嘴唇。那片籬則被火燒了,後來是他父親負責把它修好的。還好,威廉並沒有過多地責備孩子。
雖然屢屢闖禍,但亨利對機器的鍾愛不減。他又在學校後麵的小房子裏安了一隻熔爐,還特意為它配了台鼓風機。那是一台破舊的輾殼機改裝而成的,爐內溫度足以溶化玻璃,甚至黃銅。他把溶液倒進自製的沙模內,做成各種形狀的東西,自得其樂。
亨利的一雙小手總是沒有閑的時候。看到誰有一件新奇的、會動的玩具,就想拆開看個究竟。亨利的弟弟妹妹們算是領教夠了這位胞兄的本領,每當他們有了一件新鮮玩具,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千萬別讓亨利看到,否則他一定會拿去拆開的。”
除了拆玩具,再就是拆農具、拆表,拆得家裏人都煩他了。唯一不煩他的是德國移民阿道夫。阿道夫是在普法戰爭年間逃難到美國的。他有一塊表,那時表還很貴重,但是他同意小亨利打開看看。亨利一直到老都記得兩個人:一個是讓他打開表的阿道夫,一個是讓他爬上火車的機車長。
鍾表和火車把亨利迷住了,頭腦裏無時無刻不裝著這兩樣的東西。可是這兩樣東西鄉裏見不著,城裏可以看個夠。從此,亨利常常瞞著家人,獨自到底特律去看火車,去鍾表店看師傅們修表,一看就是幾個鍾頭,以至忘了時間,等天黑了才想起還得走10公裏路回家。
福特家族世代務農,可是亨利對農活卻毫無興趣,田裏那枯燥繁重的勞動令他生厭。看到農夫們跟在馬屁股後麵扶著犁,他那不安分的腦袋就在想,如果有一種機器能代替人,耕種得又快又好那該多好啊!所以應該說亨利投身於機械行業,思想的火花最早閃現的是拖拉機,而不是汽車。
母子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