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在競爭中成長的紅孩子(5)(3 / 3)

穩重·勤儉

在今天的商界,人們在對李嘉誠懷有極大興趣地欣賞、研究他的獨到投資目光和十拿九穩的商業手段時,還意猶未盡地流露出對李嘉誠保守思想、保守作風的看法。但是,這些懷有極大興趣去研究李嘉誠的人,似乎沒有去研究曆經貧寒、倍受磨難所滯留於李嘉誠記憶深處的痛楚,和帶給李嘉誠極其深遠的影響。

可以說,即使擁有再多的財富,作為依靠自身努力、勤奮致富的李嘉誠,也會從事穩妥而較為肯定的投資。

他不會也不敢拿大量的錢去冒險!

生活的貧困,創業開始的種種艱難,使他逐漸養成了這種穩妥的習慣。他絕對不會去嚐試那種時刻使他意識到帶來巨大代價的冒險。

勤奮努力的李嘉誠,以他小小年紀少見的毅力,每天工作16個小時之後,仍不忘堅持自修。然而他畢竟年輕、畢竟是血肉之軀。在開始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全身酸痛、精疲力盡的李嘉誠,累得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但他因為家庭的重負,因為心裏有一股鬥誌,仍然能夠每天堅持自修至深夜,從不懈怠。

為了保證自己早晨上班萬無一失,李嘉誠準備了三個小鬧鍾同時叫醒自己,而這個習慣一直保存至今。

誠招天下英才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打工仔”到世界超級巨富,從瀕臨破產的塑膠廠到市值1200餘億港元的跨國企業,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創造奇跡的李嘉誠,也在不斷創造著他自己。

任何一個獲得如此巨大成功的精英人物,決不是單槍匹馬、單純依靠個人之力而取得成功的。他必須在除去自身得天獨厚的運氣、準確無誤的目光等等一切行之有利的綜合因素外,另外一個關鍵就是用人之道是否具有“博采天下之所長,而為己用”的胸襟和能力。

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的大企業,大多數企業主都不樂意他們手下的人拿主意。然而,綜觀李嘉誠的創業興家史,不難看出李嘉誠總是能夠在恰當的時候、恰當的機會、恰到好處地放手讓他手下那些了解情況並且能夠積極努力的人去幹。這些得到信任和重用的專業人才,就會排除一切困難,竭盡全力將事情辦得又快又好,以進一步贏得李嘉誠的賞識和信任。

李嘉誠高薪聘請了一位美國人ErwinLeissner出任總經理,負責日常行政;而李嘉誠自己則出任主席兼總經理,但隻參與公司重大的決策和重要的業務決定。這之後不久,公司再聘請了一位美國人PaulLyons為經理,配合原來的200餘位基層管理人員,實行企業的國際化管理,自此長江工業的格局更加蔚為壯觀。

不僅如此,李嘉誠在逐步實現企業管理國際化的同時,也不放棄對西方科學管理知識的吸納,即使再忙他都會經常走出香港,到歐美各國巡回考察,從而既從理論上又從實踐上了解西方,學習西方。“隻有爭取了解對方,爭得同步,才有超越對方的可能,這就像軍事家所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可以說,李嘉誠今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跟他集中西方企業管理之精華、大膽起用洋人是緊密相關的。李嘉誠財團今日成為縱橫東西的跨國財團,很大程度上便是他周圍這些洋人既出謀獻計,又充當“大使”在前方“衝鋒陷陣”的結果。

創業經驗的訓戒

在規劃與治理自己的李氏王國的過程中,李嘉誠曾經對自己規劃出日常管理的9個要點:

一、勤奮是一切事業的基礎。要勤奮工作,對企業負責、對股東負責;

二、對自己要節儉、對他人則要慷慨。處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為出發點;

三、始終保持創新意識,用自己的眼光注視世界,而不隨波逐流;

四、堅守諾言,建立良好的信譽,一個人良好的信譽,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

五、決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應開闊胸襟,統籌全局。但一旦決策之後,則要義無反顧,始終貫徹執行;

六、要信賴下屬。公司所有行政人員,每個人都有其消息來源及市場資料。決定任何一件大事,應召集有關人員一起研究,彙合各人的資訊,從而集思廣益,盡量減少出錯的機會;

七、給下屬樹立高效率的榜樣。集中討論具體事情之前,應預早幾天通知有關人員準備資料,以便對答時精簡確當,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八、政策的實施要沉穩持重。在企業內部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注重培養企業管理人員的應變能力。決定一件事情之前,應想好一切應變辦法,而不去冒險妄進;

九、要了解下屬的希望。除了生活,應給予員工好的前途,並且一切以員工的利益為重,特別在年老的時候,公司應該給予員工絕對的保障,從而使員工對集團有歸屬感,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