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在競爭中成長的紅孩子(3)(3 / 3)

比爾·蓋茨談話錄

“在30歲之前,我就要成為一名百萬富翁。”

“等你也有1億美元的時候,你就會明白錢不過是一種符號,簡直是毫無意義。”

“也許,人的生命是一場正在猛烈燃燒的‘火災’,一個人所能做,也必須去做的就是竭盡全力要在這場‘火災’中去搶救點什麼東西出來。”

“200年前人們在田裏勞動,200年後用智慧謀生。”

“為了實現未來的目的,重要的是利用電子網絡。現在美國有一個趨勢是公司越辦越小,公司通過網絡運作,沒有必要搞大的規模。”

“當世界愈來愈富裕時,某些社會財富將投入增長不已的休閑生活。”

“如果微軟到我退休時還對社會有貢獻,我將會把它的95%捐贈出來。反正我無意把巨富傳給後代。未來10年,我仍將會像現在這樣埋頭苦幹。”

“我們歡迎新提議的熱切程度勝於讚美過去的成就。”

“微軟公司有句座右銘:‘信息就在你的指尖’。這是對電子時代的承諾,但何種信息和透過誰的指尖,我們可得小心。”

2李嘉誠——曆經磨難成大業

香港首席富豪李嘉誠,與其說是一種財富的象征,不如說是一種精神的象征。

他是一個由於家庭的不幸,過早地形成堅強的個性、勇敢地投身社會的中國人。

他是一個曆盡坎坷磨難、艱苦創業、大展宏圖的中國人。

他是一個依靠自己充滿創意的頭腦和永遠的真誠,來闖蕩世界、屢創奇跡的中國人。

他是一個善於用財富創造財富,用價值證明價值的自尊、自強卻又格外謙遜的中國人。

他是一個始終胸懷祖國與家鄉,為祖國現代化建設慷慨解囊,使中國人倍感自豪的中國人。

李嘉誠擁有一對偉大的父母。父親李雲經將小嘉誠的學業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將自己的藥錢省下來供小嘉誠讀書,瘦骨嶙峋的老父撒手人寰的一幕永遠地銘刻在李嘉誠的記憶深處;母親莊碧琴吃苦耐勞、善良賢慧,即使在生死存亡的艱難日子裏,仍然教育兒女堅持誠實、善良的做人準則,母親慈愛的光輝是李嘉誠奮勇拚搏時的精神支柱。另外,妻子莊月明是一位賢內助,是嘉誠事業上的強有力幫手。

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冰心有首極有韻味的小詩:

成功的花

人們隻驚歎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浸漬了奮鬥的淚泉

這首詩也正好是今日雄踞香港商界金字塔塔尖的李嘉誠的真實寫照。

龍的傳人

1928年7月19日(農曆六月十三日),李嘉誠出生在以曆史悠久、人文發達而著稱於世的曆史文化名城——廣東省潮州市的一個書香世家裏。

李嘉誠之曾祖父李鵬萬曾經是清朝年間每12年選拔一次的文官拔貢之一,且一時傳為佳話,當年門前還有三米高用於插貢旗的碑座。因其家庭人士治學風氣甚濃,知書識禮、學問淵博,在鄉村之中頗有名望、頗受村民尊重,故地位極高。

李嘉誠之祖父李曉帆是清末秀才,伯父李雲章遠渡重洋、負笈扶桑,並在學有所成之後,毅然回國,曾在汕頭當地方檢查官,後回歸故裏,在金山中學任教務主任。叔父李雲鬆小學畢業後,因成績優異,在當時人才短缺的情況下,受聘於隆都後溝學校當校長。

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從小聰穎好學,並且因為能夠刻苦鑽研,每次學習成績都名列前茅,成為治學成風、望子成龍的李氏家族中的佼佼者。

李雲經15歲時以優異成績考入當時省立重點中學——金山中學。畢業後因為家境十分貧寒,無法繼續升讀大學,隻好應蓮陽縣懋得學校之聘,任教多年,深受師生愛戴。

由於時勢艱難,家境仍舊窘迫,李雲經無奈之下,棄教從商,並遠渡重洋,前往爪哇之三寶壟,在一家潮人所開設的裕合公司當店員。不久再因時局動蕩而回鄉,在潮安城內一家恒安銀莊出任司庫和出納。之後不久,戰火紛飛,經濟十分蕭條,銀莊被迫倒閉。李雲經再度受隆都後溝學校聘請,重執教鞭。

1935年春,李雲經轉往庵埠(今彩塘)宏安,被聘為崇聖小學校長。

書香門弟的熏陶

作為李氏家庭的第一個兒子,親人們總是讓李嘉誠感到他是多麼重要和必不可少。即使因為生活的緣故,即使因為很多事情在忙碌或者煩惱,但對於招人疼愛的小嘉誠,親友們總是似乎有用不完的時間去關心他。

從5歲開始,李嘉誠就在潮州北門觀海寺小學開始他的學子生涯。這是一所簡陋得無法再簡陋的學校,所有的財產就是斑駁的黑板和粗糙的課桌。雖然當時已經是1933年,但新文化運動的浪潮似乎拍打不上潮州的堤岸,在這地處偏僻卻文風鼎盛的地方,學生們所學的仍舊是“之乎者也”的傳統文化。